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人数占优的明军为什么会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

We Are One 发表于 2023-01-26 13:32:20

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明朝发动的对后金战斗中最关键的一战,此战的告败,也宣告了明朝再也组织不起来如此规模的进攻了。

此战发生在1619年,距离明朝崇祯皇帝上吊的1644年只剩二十多年时间了。

这场战斗明朝发动了11万大军,对抗后金努尔哈赤的6万八旗兵,最终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以努尔哈赤大获全胜告终。

后人谈论起此次战斗,总感觉遗憾较多,作为一场多人对少人的战斗,为什么明朝军队会失败呢?

首先明朝的主帅有问题,当时的万历皇帝任命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作为对后金作战的主帅,但是这个人是靠着别的东西上位,并没有将帅之才,换句话说,他根本就不会打仗!

明明有优势兵力,他偏偏要一分为四,分成了四路大军进攻,结果被人家各个击破。

要执行四路围攻策略,需要三个条件:

一个是出其不意,一个是利用地利,再有就是多面包围。

历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是这个主帅犯了大忌,他派出了后金降将去送信,结果被告知了具体出兵时间,也知道了他的几路大军,于是努尔哈赤决定: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于是战略上就落于了下风。

其实在战术上,四路主将各自为政,混乱不堪。作为主帅,也没有侦查兵来回报信,也没有后续军队时刻准备支援,等于是听天由命的在战斗。

等到决战的时刻,天降大雪,本来应该按兵不动,可是主帅偏偏要进攻,于是八万八千名将士踏着大雪前进。本来想用速战战术,结果不好使,速战依靠的是骑兵,可是明军最擅长的是火炮,也就是阵地战,这样速攻等于就是送死。

后来总总战斗经过就不提了,总之这一战是必败的。

因为明朝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这些,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总之,失败是必然!

We Are One 发表于 2023-01-26 13:32:20

萨尔浒这场仗其实很惨烈,而明军在一开始打的就很糊涂,之所以说糊涂,是因为明军采取的战术——“分进合击”,将本来浩浩荡荡的明军主力,分成数股大军,可能本来的战略目的,是想达成各路都有明军的局面,以便迷惑后金。

因为当时的明朝,实际上已经内部空虚,士兵都不是那么卖命,看似人数很多,实则士气低迷,尤其是主力部队,在常年抵御后金的战斗中,已经过度消耗了自身的元气,又因为朝廷军饷迟迟未予下发,许多将士本身就已无心奋战,所以才会采取这种“分进”的战术,试图将主力与散兵游勇完全剥离,但也正是这种把一股大军分成数股小军的战术,导致战役后期没能再次集中主力,反被后金抓住机会,将前线与后援完全分割,如此逐一击破,最终尽数歼灭。

其次,还有将领选择的问题,如果能任用更熟悉辽东的熊廷弼,让他担任统帅,或许还不会使战局陷入困境,甚至击败后金也有可能,当然这只是假设,因为任选统帅,并非后人以为的那么简单,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事关整个明朝的生死存亡,对于统帅一职,皇帝也万般慎重,更不要提座下的大臣了。

总而言之,“萨尔浒之战”的惨败,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我个人感觉正是明朝末年的经济严重空虚,以及用人失败,指挥失误,外加军心不凝,每一个原因单拿出来可能还有办法解决,却无法从单一维度解释清楚,但如果全部摆在面前,即使是大罗神仙,恐怕也无力回天了。

木乃伊 发表于 2023-01-26 13:32:20

第一,因为战争从来都不是看人数而决定胜负,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兵马多其实有利有弊,如果是韩信这样有非凡天赋的主帅率领,那么兵马肯定越多越好,如果只是才能平平的将领,统领越多的兵马越困难。

第二,军队的素质。当时的后金军百战百胜,个个骁勇善战,而明朝的军队是东拼西凑,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上战场,所以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自然一触即溃。

第三,主帅的选择。后金的主帅是军事天才努尔哈赤,当时最厉害的军事家,即使李成梁李如松这样的骁勇善战的大将也不能战胜他。更可况是没有军事经验的文人杨镐。

第四,战略。后金的战略是各个击破,而明朝的战略是分兵四路,寻找努尔哈赤的主力,再合并进行决战。明朝的四路兵马默契不足,有的进军快,有的进军慢,而努尔哈赤进行各个击破,打败了杜松,马林,又放出消息说后金已经被打败,而刘铤信以为真,也中了计谋,中了埋伏而被打败。各个军队联系不足,默契不足,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