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明知没有优势,为什么还要仓促进攻?
萨尔浒大战揭开了明亡清兴的序幕。在1619年的辽东,明王朝的东北异常寒冷。在浑河的冰面上,除了厚厚一层的白雪,还有成堆的尸骨。大明精锐在这个冬季,被埋进了辽东厚厚的大雪中。反观这场战役,明军为何会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分进合击,围歼努尔哈赤的计划呢?
先看看这场战争的过程。1618年,努尔哈赤借着贸易的机会袭击抚顺,占领抚顺卫。接下来消灭辽东驻军张承辄部,拉开萨尔浒大战的序幕。在大明的眼里,这些建奴根本不值一提。曾经李成梁每日的必修课就是出门早女真人锻炼身体。如今的努尔哈赤竟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经历万历三大征的大明帝国必须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经过一年的筹备,抽调大明各个重镇,集结十万大军开赴辽东战场。有坊间传言,为了夸大满清的战绩,这一战说成女真六万打破47万明军。实际上,当时的明军只有十万人。就是这十万人还是从各个地方抽调出来的。当时的明朝看起来有百万大军。实际上,边疆地区的驻防相当重要,不可能把所有部队都调到辽东战场。我们承认这是努尔哈赤的一次以少胜多,但是说到底明军根本没有压倒性优势。
当时的万历皇帝下旨,“务期歼灭,以奠封疆”。经略使杨镐为总指挥,分兵四路。第一路为南路军辽东总兵李如柏;第二路为东路军刘綎统帅;第三路为西路军山海关总兵杜松;最后一路是北路军开原总兵马林;虽然人数并没有达到碾压女真人的形式,但是论军队素质还是要远超女真人的。四路大军分进合击,企图包围赫图阿拉。
当时的努尔哈赤面对明军的进攻,并没有采纳部将提出的在险要处防守,待其后勤补给不足时自动撤兵。赌徒一般的努尔哈赤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有努尔哈赤的话说,就是:“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利用女真骑兵行进迅速的特点,快速消灭明军。
当时虽然四路明军合围,但是由于辽东正值冬季,所以行军速度有快有慢。当时的西路军杜松人称为杜疯子,最大特点就是速战速决。杜松日行百里,企图在女真没有准备情况下突袭努尔哈赤。他的算盘打得好,但是他正中了努尔哈赤的下怀。本来女真人就打算利用行军速度时间差,逐一击破。现在,杜松孤军深入肯定是找死。这也不怪杜松,因为杜松常年跟蒙古人作战。蒙古人由于游牧民族,来无影去无踪,为了抓住战机,是要快速进军。但是,女真骑兵不同于蒙古骑兵。女真骑兵更像是骑马的步兵,骑射不是主要作战特点。杜松在3月1日遭遇女真人,女真人在即将抵挡不住时候,努尔哈赤率领援军赶到。由于杜松是轻装前进,辎重还没有渡河,所以此时的杜松被女真人包围。战斗从白天打到晚上,更熟悉地形的女真人利用箭阵大量杀伤视线不好的明军。杜松部全军覆没,杜松战死。
接下来战力较弱的马林部,在行至萨尔浒发现杜松部全军覆没。全军进入防御状态,扎三营防御。努尔哈赤凭借优势兵力,强攻明军。最后,马林部被全歼。
马林部在被歼灭后,处在东路的刘挺根本不知道两路尽没的消息。军队继续行进三百多里,在到达距离赫图阿拉城70里的阿布达里冈时候,遭遇女真人埋伏。刘挺是一员猛将,什么场面没见过。当年打西南土司可是从来没有输过。刘挺身先士卒,最后率军突围。突围至旷野,再度落入女真人包围圈。刘挺力战,最后力竭而死。虽然女真人取胜,我们不得不说明军将领在面对女真人时的大无畏气魄。与后来明末在与清军交战的明军早早投降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路明军李如柏部行动迟缓,只到虎拦岗,杨镐听说前线战败令其撤回沈阳。而朝鲜将领听说前线状况立刻撤军,对此战没有任何帮助。整个萨尔浒战役就此结束,此战明帝国精锐全军覆没,名将刘挺、杜松战死。可以说,此战之后明朝十年无力进攻辽东。
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明知没有优势,为什么还要仓促进攻?
战后,万历大哭。而万历的生命也跟着这场萨尔浒之后一起谢幕。萨尔浒战役第二年,1620年万历去世。这个帝王,虽然二十年没有上朝。但是,在他的手上大明经历了张居正改革,经历了万历三大征。曾经的大明焕发了最后的一线生机,但是也如万历的身体一样,很快就虚弱下来,最后病入膏肓。万历的功过,只有后来人慢慢评说。我们来看看,本就没有绝对优势的明军为何要在冬季发动这场决定大明国运的战争。明军很多都是从南方征调而来,最典型的就是刘挺的西南军和戚家军的班底浙江兵。这些军队在南方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到了北方他们寸步难行。具记载:“风雪大作,三军不得开眼,山谷晦冥,咫尺不能辨。”说到原因,就只有一点,明帝国的财政已经不允许萨尔浒大战继续拖延。我们看看,大明这十万大军有多么耗费钱粮。
在戚继光整军之后,明军的装备相当耗钱。明军的标准配置是六成步兵,四成骑兵。这四成骑兵,对于晚期的明朝也是相当头疼。因为明朝的边防压力较重,如果只是应对蒙古还好,这是马匹正常的消耗。而对于东北战场,马匹确是额外消耗。当时为了凑齐马匹,主要供应部门太仆寺根本拿不出。所以又花钱从西宁等地购买,就花费了大量的银两。由于明军是在冬季集结完毕,马匹消耗甚多。具但是的官员上报,营中一日倒毙马二百四十九匹。
这只是骑兵,明军还有步兵。明军的步兵可不是电视剧里拿着个大刀长矛就能上战场的。当时的明军装备相当复杂,盔甲、火炮、大刀、长矛、火铳、偏厢车、传令工具以及锹、斧等生产工具都要携带。除了这些,野战明军还要携带五天的粮食。所以,明军在作战之前需要很多装备的支撑。这样的明军才具有强悍的战斗力。而这些物质是都要明政府准备和购买的,当时发放的武器中已经有正德年间的装备,可见明国库已经被掏空。
由于卫所制的破坏,明朝军队在出征时候是要发饷银的。这在之前文章中有介绍,明军作战是要补足欠发的银两。这部分钱靠当时入不敷出的户部是不现实的,所以兵部和内阁首先是朝万历皇帝要,之后又挪用了工部一部分钱才凑齐了军饷。
给各位一个数据,当时明朝政府总收入有2000万两,而每年的现银是300万两。而当时一年的支出达到了2800万两,不打仗就已经有严重的赤字何况还要打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古代所谓的百万大军,很多都是号称来吓人的。我们来看看供养着十万大军有多么耗钱。当时的辽东人口稀少,粮食产量不多,一年只有90万石粮食。十万明军,当时的规定月粮是一石。如此算,辽东全部产量都不够十万明军吃一年的,何况这些产量还要分给本地驻军,官员俸禄以及一些赈灾之类的琐碎事。为了筹集粮草,就只能在外地调运。这其中最主要的供应地就是临近的河北和山东。
对地理熟悉的知道,山东走水运从登州入海,然后从大连上岸再到辽阳。而走陆路是从通州集散地运量到辽阳前线。无论哪种,都是700里的距离。在当时,这个距离运一石粮食就要消耗两到三两的银子。运十万石粮食,那就是二三十万两白银。这笔开销也是相当大的。不光如此,押运粮草还要有损耗,还要耽误征调民夫的生产。所以,对临近省份的经济影响也相当大。
具当时的明朝政府计算,打萨尔浒一战,光筹备一年的时间兵部开支达三百万两,工部也有一百万两的开销。这些钱还只是前期准备,还不包括战役开拔的损耗以及各地一些间接损失。可以想象,对于每年有几百万两赤字的明政府,催促杨镐速战速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大明,已经不是万历三大征那个府库充盈的大明。此时的明帝国已如万历的身体一样看似强大,实则风雨飘摇。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