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统帅杨镐为什么采取兵分四路合击的战术?
杨镐本是个庸才,在援朝之役中,他在蔚山指挥失误,造成明军大败,伤亡两万,被罢职。这一次讨伐努尔哈赤,又一次起用了这个庸才,只能说明朝君臣识人不明,用人不当。
当时的祝耀祖是这样评价杨镐在辽东的所作所为的:
“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则英雄短气。”
在这次战役里,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与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军一万人,朝鲜军一万三千人,总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而努尔哈赤则有大约六万人马。
不过,明朝的这些军队都受过战争的洗礼,有一定的作战经验。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尤其是火器方面要比努尔哈赤的军队强的多。火炮是骑兵的克星。有人评价说:
盖明之枪炮火药,金实无此利器;不以士马合围,藉壮敌忾,则烽烟之中,殊非矢石可比耳。
如果明军运用好火炮方面的优势,则努尔哈赤也不好取胜。因此,这一次战役,明军的实力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杨镐在进行战役部署时,将明军分成了四路,准备对努尔哈赤进行分进合击。具体为:杨镐坐镇沈阳指挥;总兵马林率1万5千人,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总兵杜松率兵约3万人的主力部队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总兵李如柏率兵2万5千人,由西南面进攻;总兵刘綎率兵1万余人,会合朝鲜军共2万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北上,由南面进攻。
这种部署在我们看来无可厚非。即便是努尔哈赤去攻击其中的一路,其他的三路人马也会合击赫图阿拉。努尔哈赤依然会被击败。但是,事情的发展超出杨镐的意料。
努尔哈赤部署杨镐心目中的未开化的野人。他曾经在汉人的地区生活多年,学习了很多的汉民族的文化。在用兵上,他多以计谋取胜,长于用计用奇。
努尔哈赤在沈阳乃至北京都安排下了坐探。而杨镐对军事保密工作毫不在乎。邸报和露布将作战计划和盘托出。这使得努尔哈赤对杨镐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这才定下“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方针。这使得杨镐的四路分兵,分进合击的计划,成了努尔哈赤各个击破的前因。
而且杨镐坐镇沈阳,远远脱离战场。在战役开始后,根本无法指导瞬息万变的战场,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指挥。
如果用现代军事学的理论来说,就是外线作战对内合击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利害变更线。在各路人马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这条线,这才有可能达成分进合击的目的。
在这个时候,如果敌人出来进攻,就会顾此失彼,如果固守,就会被各路会合围攻。因此,这条线的划分和运用,是战役的关键。
如果不按照这条线作战,就会出现孤军深入,各不联系的情况,会很容易造成被内线敌军运用内线优势,各个击破。
如果杨镐懂得军事,他严格划分了这个利害变更线,即便是努尔哈赤知道了杨镐的机会,也难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那么,这场战役至少不会输,即便输,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就是因为杨镐没有设定利害变更线,又放弃了战场指导,使得明军各路人马前后不一,使得努尔哈赤有机可乘。因此,努尔哈赤得以先打突出之敌杜松军,然后割裂明军部署,对剩下的明军各个击破。
这一役,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从此辽东局势大坏,努尔哈赤转入对明朝的进攻。
这一切,都是杨镐不知兵,乱指挥造成的。也是明朝君臣用人不明造成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