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法家思想两位奠基性的思想家:子产和邓析

今天我们介绍法家思想的两位先驱:子产和邓析。他们也是法家思想两位奠基性的思想家。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出生于公元前580年左右,早于孔子和老子,子产是孔子的榜样,子产去世之后,孔子感叹说:子产,古之遗爱也。

子产姓姬名侨,又名公孙侨,是春秋时期郑国郑穆公的孙子,是郑国贵族,后来成了郑国国卿,执政20年。

执政期间,在经济上,郑国承认私田,并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在教育上,子产择能而使,不毁乡校,体现了民本思想。

在天道观上,子产坚持“天道远,人道迩”,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启蒙。

在人性上,子产提出了人性的趋善避恶的思想,子产说:“无欲实难。”他意识到人性“趋利”的一面,所以利用赏来推动事情发展,他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他认识到人性有“避害”的一面,对人性的理解带有法家思想的色彩。

在法制上,子产出台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称之为“铸刑鼎”,将郑国的刑法铸刻在鼎上,不可更改,称之为“刑书”,成为国家的常法。

铸刑鼎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改革,按照过去周代的礼治,刑书是不可以公开的,老百姓不知道刑书的具体内容和惩罚规定,因此生杀大权就掌握在统治者手里,子产把刑书铸在鼎上,并公之于众,百姓知道了刑书的内容和相关规定,他们一旦触犯了法律,就可以自己请“讼师”替他们辩护打官司。

这不仅增加了刑书的公开透明,实际上削弱了统治者解释刑书的权力,子产的这个制度已经非常大胆了。子产的改革当然也遭到了很多反对者,他们认为公开刑书之后,统治者失去了权威,百姓会变得无所顾忌,天下会大乱,但子产还是坚持推行刑鼎,这不仅代表了郑国推行法制的决心,这项改革在社会史和法制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法家思想两位奠基性的思想家:子产和邓析法家思想两位奠基性的思想家:子产和邓析

但是作为子产的政治对手和晚辈邓析则更加大胆,他认为子产的改革还不够彻底,邓析推出了“竹刑”,就是把刑书刻在竹筒上,更方便流传了。子产代表了当时的贵族阶层,而邓析代表了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邓析被誉为是名家思想先驱,也是法家思想先驱,他出生于公元前545年,是郑国思想家,比子产小一些,跟孔子差不多年龄。

之前我们在介绍名家思想的时候就介绍过邓析,邓析是名家思想的先驱和奠基人,邓析好刑名,提出了著名的“刑名之辩”,是古代经典哲学命题“名实之辩”的提出者。邓析以能言善辩著称,他被誉为是我国第一代律师,古代称之为“讼师”,也就是给被人打官司的人。

邓析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律师,也教别人打官司,还制作了著名的“竹刑”努力普及法律知识,跟今天罗翔老师有点类似。

邓析的竹刑,就是把刑法条款刻在竹筒上,这样就可以容易流传,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刑书的内容,让普通人也可以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邓析也聚众讲学,广收门徒,传授法律与诉讼知识,后来因为得罪了执政者子太叔,驷歂被斩首,也有人说是因为得罪的子产。

邓析和子产是政治对手和冤家,据记载,邓析为反对子产的政策和法令,让郑国人用‘悬书’,也就是类似揭帖的方式来议论政事,子产得知后下令不许悬书,于是邓析就改用“致书”,类似今天书简投递上门的方式来议论政事,子产又下令禁止致书,邓析又采用将书简夹在包裹里面投递的方式,子产禁令无穷,邓析应对方法也无穷。

总之邓析处处和子产作对,有记载是子产杀害了邓析,邓析年仅44岁就被去世了。

邓析和子产的变法精神,影响到了后来的法家思想家李悝、吴起和商鞅等人。子产是刑书公开透明的第一人,但子产的刑书并不完善,或者说比较粗糙,存在很多漏洞和对统治阶层的维护,子产的刑书定位也不高,定位是:“吾以救世”,目的是挽救当时混乱和衰败的郑国,并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后来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李悝的《法经》就更加严谨全面,而且目标就是“富国强兵”,李悝说:“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

但是不管怎么样,子产和邓析对法家思想的启蒙奠定了重要基础,让“法”开始走出统治者,并且逐步向建立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制度体系迈进,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更多法家思想的精彩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内容见。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