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
上面这句霸气无比的话,是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魏国武悼天王冉闵的《杀胡令》,此政令一出,彻底激起了汉族对于外来入侵者的愤怒。
根据历史记载,单是邺城附近,就有二十多万胡人被杀,而全国各地更是狼烟四起,汉人与胡人连战数月,数百万人在战争中丧命。
那么一纸《杀胡令》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三国时期说起。
从军阀割据到三足鼎立,再到天下归晋,其间混战六十多年,对中原大地造成了极大地创伤,十室九空,百废待兴。
然而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却是由士族统治的利益共同体,这样的上层社会不仅没有让天下休养生息,反而极尽奢靡,相互倾扎。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名皇室子弟为了皇位争斗不休,兵刃相向,导致政治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杀胡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场“八王之乱”使得自汉朝以来就一直被打压的少数民族趁虚而入,最终引发了中华民族最黑暗的一个时期——五胡乱华。
在那之后,以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人五大胡人部落为首的数十个少数民族就在中原大地烧杀掳掠,甚至把汉人比作“两脚羊”,必要时就“择人而噬”。
在胡人野蛮残暴的统治下,中原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酿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悲剧,例如史记中所述的:“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是力挽狂澜还是历史必然?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冉闵诞生了,只不过他并非是像祖逖这样的民族英雄,反而是后赵武帝石虎(羯族)的养孙。
冉闵年少时就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深受石虎器重,但由于身为汉人,一直无法跻身政治上游,最终起兵造反,同时为了凝聚北地汉族的民心,他便在邺城发布了那道举世皆惊的《杀胡令》。
一时间引来无数汉人响应,而冉闵的军队也所向睥睨。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
之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皆是以少胜多,最后更是以步卒不足万人对阵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史载“无月不战,相互为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只可惜冉闵功成垂败,在最后的一场战役中被前燕将领慕容恪所擒,身死后,大魏也就此灭亡。
而虽然冉闵是从自身的政治利益出发,才开始抗击胡人,但他的“杀胡”行动却带领着汉人唤醒了自己民族之魂,也让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深刻认识到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于是开始逐步禁止屠杀汉人,并重用汉人,前秦苻坚就在汉人王猛的帮助下,统一了北方。
北魏孝文帝更是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下令鲜卑族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
至此,汉族与少数民族彻底进入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为隋文帝杨坚结束300年动乱,再续中华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