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

五胡乱华,现在中国所有史学家最不愿意提起的时代,它是中华汉民族的巨大浩劫,汉民族在中原地区差点被草原胡族屠戮一空,北方草原胡族视我中原汉族儿女为“两脚羊”,随时可杀可食,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经历的最黑暗时期。具体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北方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王朝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好多个非汉族政权,与东晋王朝划江而治,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历史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大的胡人部落,实际上的北方胡人部落政权数量远非这五个。

在这样的历史危急时刻,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原地区汉民族的生存状况,他的一纸“杀胡令”杀得北方草原胡族血流成河,挽救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他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英雄,“武悼天王”——冉闵。参考史籍:《晋书》、《魏书》、《十六国春秋别本》等。

冉闵,字永曾,初名石闵,其先祖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乃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石闵从小就果断机敏,并以勇猛著称。后赵授其游击将军,封修成侯,屡立战功,石虎死后后赵历经石遵、石鉴二帝,石闵逐渐把持后赵的军政大权,公元350年,石闵杀石鉴称帝,恢复汉族冉姓,建立魏国,史称冉魏。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大地一片黑暗,北方草原胡族视我中原汉族儿女为“两脚羊”,肆意杀戮,冉闵向天下发出“杀胡令”,挽救了汉族在北方中原地区的火种,那么冉闵的一纸“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

西晋后期,北方草原胡族侵入中原,汉族举国衣冠南渡,汉人在长江以南重新建立了东晋政权。此时仍有大量的汉人滞留在中原没有及时南撤,胡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各自的政权后,大肆虐杀汉人,无恶不作,简直将杀人变成一种兴趣爱好,它们不仅仅是杀人,甚至将汉人称作“两脚羊”的食物,它们派遣奴隶将汉人的尸体与牛肉、羊肉等一起下锅为食,它们还将年轻汉族女子的头颅制成器皿来供人观赏、装东西!根据野史记载,五胡乱华时期共有大约200万左右的汉人被杀,在此等黑暗的历史时刻,冉闵的“杀胡令”为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杀胡令”共分为三道:

第一道: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意思很简单,无论是在冉魏统治区内还是以外的地区,只要看见有胡人拿着兵器,一律可以杀之。

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

第二道: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意思是我们要开始实行“杀胡令”了,请大家好自为之。

第三道:若有汉人斩杀胡人,可以凭此胡人的人头获得奖赏。意思再明确不过了,杀胡人,到官府领赏钱。

“杀胡令”一出,冉魏统治区内胡人争相逃亡,根据史书记载“杀胡令”发出的当天,就有上万胡人就被斩杀而发出赏钱。“杀胡令”的影响力很快就由冉魏统治区向周边政权和地区快速扩散,一直到整个中原地区的汉人都开始集体行动起来,面对中原地区汉人的疯狂报复,普通胡人无力抵抗,于是大量的普通胡人只好向北逃亡,开始回到草原。根据野史统计,大约有几百万胡人死于“杀胡令”。里面羯族被杀的比例最高,几乎是遭到了灭族之灾,这种现象大大的加快了中原地区多个胡人政权的消亡。“杀胡令”不仅拯救了上百万名汉人的生命,更使得胡人有所忌惮,不敢再肆意杀害汉人,为中华民族保留了更多的火种,功莫大焉。

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杀胡令”到底杀了多少胡人?

与此同时,“杀胡令”也让冉闵在历史书上背负了太多的争议,有人说他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也有人说他是好杀成性的大屠夫,在汉人眼里他是暴制暴的英雄,在普通胡人眼里他就是一个魔鬼,天使与魔鬼就在一念之间。

面对冉闵这个“魔鬼”,胡人们开始觉醒并团结起来,北方草原各个少数民族势力有所恢复后,共同组成了复仇者联盟,相约一起攻打冉魏,渐渐开始冉闵的冉魏政权开始独木难支。根据史书记载,冉闵曾经一度向南方的东晋王朝求援,奈何东晋的皇族和士大夫们只图偏安长江以南,并不敢和北方草原胡族作战,恢复汉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和政权更是不敢想,公元352年,冉闵兵败于前燕太原王慕容恪,后被燕王慕容儁斩杀遏陉山,就此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冉闵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的“杀胡令”虽然有争议,但他在事实的确挽救了数百万汉人的生命,同时也有数百万胡人死于“杀胡令”之下,如今的中国,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北方草原少数民族早已和中华民族完成了民族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已经难分彼此了。

历史是残酷的,由衷的希望世界和平,不要以暴制暴,以史为鉴,方为正道。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