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明朝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丶醉清风 发表于 2023-01-14 01:51:40

明朝正统十四年的爆发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由盛转率的转折点,而爆发此次重大变故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点:

皇权势弱,皇帝年少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宣宗死后,朱祁镇继皇帝位的时候才9岁,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了皇帝,指望他能够快速的管理国政,处理事务那就强人所难了,好在当时有孙太后和明朝著名的“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辅政,大明朝的皇帝虽然年少,但是整个朝局还是非常的稳定。

皇帝太过幼小,那么皇权的就必定要有所分化,一部分转移到了太后孙氏手中,一部分转移到了内阁几个大臣手中,另外还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宦官手中。

皇帝明英宗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有一大群的太监、宫女陪着玩,这样的环境下,明英宗对于政务、朝局、军事等等方面几乎都是白痴儿。

正统十四年,虽然明英宗已经亲政多年,但是年幼时期早早做了皇帝,缺乏作为太子的成长期,草率的发动了对瓦剌的亲征,不但令明朝大军精英损失殆尽,而且自己被瓦剌俘虏。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的时候才22岁,一个在现代社会大学刚毕业的娃娃要承担起整个帝国的重担,对他来说的确是太沉重了。

内阁势微,后继无人

明英宗时期的内阁大臣是整个大明王朝最为强大的,三杨的配置是明宣宗留给年幼皇帝最好的政治保障,明英宗能够9岁继位,一直无忧无虑的在皇宫里玩儿,那就全靠的这三杨全力支撑。

等到明英宗在皇宫里玩着长大了,要亲政了,这三杨也已经是老的老,死的死,逐步退出了朝中权力核心,而接替他们的内阁成员曹鼐、马愉等人,不但资历不够,而且没有多影响力,更关键的是对皇帝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几乎没有。

这也不能怪后继之人,主要是三杨太过强悍,基本都是四朝老臣,甚至杨士奇都是从朱棣那一辈儿开始一直活跃在朝中,他们要不死不退,其他人也没有资格爬上来。

明朝虽然没有丞相,但是内阁对皇帝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远比其他朝代的丞相要大得多,比如后来的杨廷和甚至可以直接定谁来当皇帝,张居正可以自称为“摄政”。

土木堡之变时期的明朝内阁势力很微弱,特别是无法对皇帝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导致了明英宗一意孤行,执意要亲政瓦剌,最后导致了明朝时期最大的对蒙作战失败。

奸宦初起,祸害百年

明朝亡于党争,而明朝祸害最大的却是太监干政,大明王朝的宦官兴起就始于明英宗时期,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就是当年陪着明英宗朱祁镇一起玩的太监。

王振在早期还是很老实,由于自己是半路出家当的太监,没有净身入宫之前不但有老婆,还有文化,他入宫后是为了教太监读书认字的,他的水平要放在文盲堆里那就是学士了,年幼的明英宗对他非常的信任。

明英宗亲政后,王振也跟着逐渐掌握了宦权,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他不但极力怂恿皇帝亲征,而且在出征途中明知有极高的风险情况下,毫无军事经验和指挥才能,在整个明朝大军撤退途中,改变了行军路线,绕行大同,导致了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全军惨败,皇帝被俘。

明朝时期的宦官一直对朝局有重要的影响力,就从明英宗时期开始,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明朝皇帝对于权力的制衡和控制,相权转为了内阁形式,但是内阁的权力比丞相更大;皇权在明朝很多时期受制于内阁,皇帝需要有另外的力量来平衡和制衡内阁,而明朝的外戚是无法参与到权力斗争中去,那么皇帝只有选择相对忠于皇权的宦官来进行权力分享。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