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刘备麾下众将中,魏延的地位虽然不如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但是却比赵云略高(演义中赵云位居五虎之列,魏延地位貌似不如赵云,然而正史中魏延在刘备生前官居镇北将军,而赵云在刘备死后刘禅登基后才晋升为镇东将军);不说地位从能力方面来说,蜀汉能力最为全面的大将首推关羽和魏延,这一点刘备其实看得很明白,要不然他也不会舍弃张飞而选中魏延出任汉中太守。可是在刘备死后魏延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魏延被杀和诸葛亮其实也有关系;后人经常会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曾献子午谷奇谋,结果却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子午谷奇谋?《魏略》记载: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是: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魏延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子午谷奇谋很符合魏延用兵大胆善用奇谋的作战风格,此计简单点说就是兵行险着轻兵突进,出其不意兵临长安城下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后世有不少说法认为魏延此计可行,诸葛亮用兵太过谨慎而错失良机。问题是子午谷奇谋实施的话真能达到效果?成功可能性有多大?其实有点一厢情愿,最多也就三成胜算而已,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基本可以肯定,子午谷奇谋的前段部分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那就是从子午谷方向出兵突然兵临长安城下。从219年刘备拿下汉中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到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卸任汉中太守为止,魏延在汉中待了近十年时间,他御敌于外的防守策略也相当成功,可以说魏延对汉中的地形是相当熟悉的,这也是他提出子午谷奇谋的原因和信心所在。战役之初曹魏的主力在东线和南线,西线相对空虚,整个西线的统帅不是能力出众的曹真也不是长期和蜀汉对峙的名将张郃而是膏粱子弟夏侯楙,魏延对夏侯楙‘怯而无谋”的判断也是正确的,加上子午谷道路崎岖魏军压根就没想到蜀汉会从这个方向进军因此也没有在子午谷附近驻防,所以魏延轻兵突进到长安城下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之所以说子午谷奇谋的胜算不到三成,那是因为兵临长安之后蜀汉将要面对的一系列困难,这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拿下长安的条件之一是魏延十日内要兵临长安城下(因为雍州刺史郭淮离长安近在咫尺,援军十日内一定可以到达长安),诸葛亮从斜谷出兵要20-30天内和魏延会师(因为曹真和张郃的魏军主力倍道行军驰援关中一个月内一定可以到达);诸葛亮主力不能提前(因为会泄露消息),又不能延后到达(晚到的话在郭淮曹真张郃等人的围攻下魏延一万人马也许就回不来了),要同时满足这些时间上的限制确实有一定难度。
第二,计划成功的条件之二是夏侯楙如同魏延所料在魏延兵临长安时不是坚守城池而是弃城而走,这个就有点一厢情愿了,长安是军事重镇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如果夏侯楙不是不战而走而是坚守长安坚持到郭淮援军到来一起守长安,到那个时候即便魏延和诸葛亮顺利会师,但是人家曹真和张郃也要赶到了。
第三,魏延突袭长安为何还要带着五千运粮兵,实在是因为汉中地势险要,粮草的运输一直是个大问题(日后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和粮草不继都有莫大关系),如果不能像魏延所预料的那样顺利拿下长安,蜀军将会面临缺粮断粮的局面;即便如同魏延所料夏侯楙弃城而走,走之前夏侯楙会傻到把城内粮草留给魏延?显然不可能;就算魏延和诸葛亮顺利会师了,仍然要面对后勤补给的问题。
第四,就算一切顺利,魏延在郭淮援军到来前拿下长安,诸葛亮也在曹真张郃大军到来之前和魏延会师长安。长安失守魏国一定会举大军而来,不要说曹真张郃甚至司马懿都有可能同时前来,魏明帝也有相当大可能会御驾亲征;关中和汉中不同,一马平川适合大兵团的骑兵作战,这显然是更擅长山地战的蜀军的弱势,加上后勤补给的困难,诸葛亮能否守得住长安也是一个大问题。
第五,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兴兵十万,以蜀汉国力而言这差不多是到了极限了,就算是能拿下长安面对的也将是和曹魏旷日持久的对峙;北伐之前诸葛亮收服南蛮之地没几年民心远没归附,如果蜀国大军深陷关中,南蛮之地重新叛乱是大概率可以预见得到的事情,那时候诸葛亮两面作战,局势将会更加严峻。
所以说魏延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前期兵临长安城下以及和诸葛亮顺利会师这些虽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成功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后面的拿下长安以及“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就有点一厢情愿了,胜算最多三成而已。魏延为将的立场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是诸葛亮要面对的却是全局,他主张“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也就是稳打稳扎先扫平长安以西的陇右一带再考虑其他,这也可能是生性谨慎的诸葛亮拒绝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原因所在。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请勿抄袭,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