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

"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踪。"这是乾隆写的小诗名为《萨尔浒》,为的是纪念萨尔浒之战。所谓萨尔浒之战是爆发在明朝神宗皇帝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努尔哈赤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的明朝(以明朝为主联合明朝的藩国朝鲜、东北亲明部落等)和后金的一次国运之战。此次战役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役使大明东北边军精锐尽失,进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东北关外的诸多亲明藩国、部族纷纷被后金歼灭或变换了颜色(如出兵参与萨尔浒的朝鲜,之后被后金打败成了后金的藩属国),此后东北边关不复王师(不能过于绝对,宁远就在袁崇焕袁督师手中)。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萨尔浒之战,因明清的鼎革,清朝入主中原,对历史上明清关系中不利于清朝的部分一律篡改。如将建州(后金、清朝)曾向明朝朝贡这段历史一律删除改为明清是对等关系;又如将清朝灭明的易姓革命,宣传为是为中原百姓报君父之仇(因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殉国)。在这种官方话语体系下,为了证明清朝自己的合法性,对明金(为行文方便,以下皆将后金称为清)国运之战萨尔浒中清朝要极度美化自己、对明朝要进行丑化。

在这种意识主导下,对萨尔浒之战的明朝失败的原因都归为:明朝将领懦弱无能、贪功冒进;明军士气低落、军队吃空饷严重;最高指挥杨镐志大才疏、无能指挥;明朝天子昏庸无能、对军事漠不关心。总之,对明朝没有好话。对清朝的评价自然就是将评价明朝的词汇变成反义词即可。但是明朝真的"实亡于万历"吗?我们抛开个人对历史发展的因素,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发现明军惨败不仅是个人的原因,更是历史的必然。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

众所周知,万历三大征打空了巍巍大明朝,至萨尔浒之战爆发前,大明国库极度空虚。离辽东最近的三大征就是援朝抗倭之战,此战达到了光伏朝鲜的目的,但更让东北各族看到了明军的实力,明军在朝鲜"丧师数十万、靡费上百万",堂堂天朝对倭国战争打的如此狼狈,这不由得让东北某些部族不安分起来。最终就是建州女真挑头,开始了东北全面叛乱。

应对女真叛乱,神宗皇帝是否想过亲征以便饮马松花江?历来神宗皇帝的历史形象好像很差,但是《万历十五年》中提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神宗清算张居正后,神宗有过一段时间的振作,即神宗在劳累的祭天仪式后仍然神采奕奕,此故事显示了神宗的青年雄心。

至万历四十六年,东北的酋长努尔哈赤公然以"七大恨"为名造反,应对关外势力,有明一代,应该说历来的中原王朝的应对之策无非有二,皇帝亲征,如明成祖;选派将领镇压。如明成祖的大将军丘福出击漠北(惨败)。现在如何应对建奴的造反,亲征亦或点将出征?历史没有给神宗创造御驾亲征的机会,只因土木堡之战的杯弓蛇影。明英宗的土木堡惨败,被俘,造成了明朝中期的军事衰落以及后续一系列灾难(也先南下、代宗继位、北京保卫战、代宗废英宗太子朱见深、英宗回銮、南宫之变),几乎将明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所以英宗之后天子守国门,但天子不出征成为惯例。唯一例外就是武宗,武宗权力太大,造成个人随心所欲,才有了应州之战。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

而武宗之后的皇帝则惨了,因大臣们鉴于武宗权力太大,所以对后代的皇权进行了限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万历朝的国本之争,神宗被迫听从朝臣们的意见,册立不喜欢的长子为太子。如果神宗提出亲征,那必会遭到整个朝臣集团的反对。皇帝和整个朝廷为敌,虽然明清是封建皇权的顶峰,但是皇帝也不能太过分,一旦和整个朝廷为敌,那后世史官必然是口诛笔伐,比如后世对武宗的评价。所以当时的历史没有给神宗亲征塞外、饮马松花江的机会。加之,神宗长在深宫,而非马上天子,并无指挥作战的本事,所以历史没有给他能力。

明朝立国,宣扬继承唐宋传统,明朝继承宋代最大的制度之一就是文人主军事。当然和宋代完全的外行领导内行不同,明代是文人治武。而明代的文人士大夫受宋明理学影响恰恰有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明成祖的参谋军事、三杨之一的杨荣就曾跟随成祖远征漠北;中期的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王阳明轻而易举破宁王;晚期的督师袁崇焕、孙传庭,都是文人治军的表现,他们有能力进行军事指挥。

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自己的战争天赋挂钩,不是每个文人士大夫都热衷军事,军事水平更像是业余爱好。可正因为有几个文人治军,且治的好,所以产生了整个明朝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和宋代那种极端压制武将还不大一样)。这样明朝军士人才不足,到了万历时期,我们看参加三大征的主将,名字基本重复出现(武将就那几个人),如李如松,既平定西边的宁夏之役,又参加了东边的援朝抗倭;刘綎既参加过南方的播州之役,又参加了东北的萨尔浒之战。可见这是文臣对军事的制约,造成明朝武将不足的原因。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惨败?

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国库钱财,"靡费数百万"。就因为万历三大征之后,国家实在没钱了,所以后来的皇帝才有了饮鸩止渴三饷加派,这不得不说三大征是其远因。三大征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恶性的、持续的。三大征尤其是援朝抗倭战争暴露了明军实力,损伤了大明边军精锐,这让努尔哈赤有机可乘。

而因三大征损失的财政迟迟不能弥补,这就造成了萨尔浒战役时期,明军装备的落后。徐光启在总结萨尔浒之战的奏报中说:"杜松矢集其首,潘宗颜矢中其背,是总镇监督,尚无精良之甲胄"。参加明朝联军的朝鲜军指挥姜弘向给朝鲜王的奏报说"明军人员奇缺,兵器不全"、"器械龃龉,且无大炮、火器"。需要指明,明军是分兵进击,朝鲜参加的是明军的一路,所以没有火器尚属正常,但是也的确反应了明军火器不足、装备不够的事实。

萨尔浒之战的失败是明朝发展的必然,并不会因一两个人的改动而改变结果。历来将萨尔浒之战的失败归为神宗昏庸用人不当,是有欠妥当的。明军总指挥杨镐的确有其自身的弱点,但他的弱点也是明朝本身能力不足的反应。正如政治课本所教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所认为的那样,内因决定外因,历史发展不受一两个人的左右,神宗是帝国最高决策者,但他的决策始终受到帝国政府官僚和帝国传统的限制,正因如此将过错全部推给神宗是有欠公允的。

参考文献

《明史》《万历十五年》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