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三十六计》的作者,成语自毁长城的由来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国歌中就有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这句歌词从抗日救亡一直传唱至今。万里长城也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景点,它成为了精神和文化上的双重象征,
万里长城只是一座毫无生气的建筑而已,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靠的不单单是长城。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史中,长城一般被代指为那些戍守边疆的将领。单靠一座长城是无法保卫王朝安全的,更多的时候还是得依靠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
然而正所谓“功高震主”,这些将领很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难得善终。成语“自毁长城”形容的就是皇帝无端猜忌武将而不顾大局的行为,即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而这个成语的典故还得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继三国乱世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当时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同时存在多个王朝政权。虽然王朝兴亡政权更迭,但是整体上中国南北方长期维持对立状态,因此这一时期统称为南北朝。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朝,这里的宋朝由刘裕建立。为了和后来的宋朝区分,一般称其为“刘宋”。而“自毁长城”的典故就和刘宋政权的大将檀道济有关。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檀道济这么一号人物,而提起《三十六计》这本著名的军事著作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三十六计》的作者就是檀道济。檀道济根据自己多年的战争经验编撰出《三十六计》,这也说明了檀道济的赫赫战功绝非浪得虚名。
檀道济:《三十六计》的作者,成语自毁长城的由来
檀道济出身贫寒,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寒族,而檀道济所处的时代却又是最为看重出身的时代。而当时的选官制度是我们熟知的“九品中正制”,即根据个人的出身来授予官职。
出身寒族的檀道济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想要取得成就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好在檀道济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刘裕。而当时的世家大族同时控制着地方和中央的权利,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因此刘裕大肆提拔寒族子弟入朝为官以此制衡世家大族。
檀道济虽然出身卑微,但檀道济本人也并非泛泛之辈。公元416年,当时还是东晋将领的刘裕受命北伐,而檀道济作为刘裕大军的前锋一路上更是披荆斩棘攻无不克。檀道济在刘裕麾下历经血战,先后攻破洛阳、长安等地,消灭了盘踞在中国北方的后秦政权。
而后刘裕代东晋而立,建立刘宋政权。刘裕称帝之后,有感于檀道济的劳苦功高多次赐予檀道济高位。檀道济以寒族的身份最后能够坐上高位,这和刘裕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有关,而更多的则是檀道济个人的才能和奋斗。
后刘裕因病逝世,临终前托孤于檀道济等四位心腹大臣。而刘裕能够放心地让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出任顾命大臣,既能说明他对于檀道济的信任并且也从反面说明了檀道济确确实实是一位忠臣,檀道济值得信任。
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年幼继位,而刘义符继位之后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最终刘义符被檀道济等四位顾命大臣废为藩王,另立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为宋文帝。后檀道济等人还政于宋文帝,但宋文帝亲政之后出于加强皇权专制的需要和防范权臣的目的,四位顾命大臣中的徐羡之、谢晦等人被宋文帝先后诛杀。
而檀道济本就是先帝旧臣更是战功赫赫之辈,加上檀道济之前有废立皇帝的先科,檀道济的最终命运已经注定。檀道济被捕之时,将头巾扔在地上并留下一句话。“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