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袁绍的?

毛泽东评价: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东汉末期,群雄崛起,各方诸侯都想在乱世中分得一席之地。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袁绍自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本人也是位居三公之上,袁绍家族因此称之为“四世三公”。

在汉末军阀割据时期,袁绍抢占冀州,又先后夺取青、并二州,于公元199年的易京战役中击溃了盘踞幽州的大军阀公孙瓒,一统了河北之地,于是袁绍的势力达到顶峰。

三国群雄割据的前期,袁绍可称之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这个大人物一生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不说,还一步步将自己的优势演变成了一种劣势。引用“曹操”的话说,袁绍就是一个平庸之辈。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袁绍的?毛主席是如何评价袁绍的?

关于袁绍的历史,熟读三国的人都对此过目不忘,我就不再码字阐述了。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袁绍也并非是一个草包,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三国初始时雄霸于北方。但在群雄更迭的三国时代,竞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公平竞争必然使强劲的对手胜出,而平庸之辈必然要被淘汰。

了解三国的历史爱好者都知道,三国初始时袁绍和军阀公孙璜相互抢夺地盘时,袁绍以少敌多,毫不畏惧,将公孙瓒杀得落花流水。于是袁绍在界桥之战中获得了根据地,打破了孙强袁弱的军事格局,告别了四面楚歌的不利局面,之后袁绍稳扎稳打立足于冀州之地,向四方纵深开疆扩土,最终击败公孙瓒为主导的河北势力。界桥之战是以步兵、弩兵战胜骑兵的典范,堪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不过这个经典在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时,历史却被曹操改写了。袁绍还是袁绍,但是却因为竞争者不一样,而获得截然相反的结局。因为当蠢材公孙瓒遭遇庸才袁绍,自然是庸才胜出。而当庸才遭遇旷世奇才曹操时,庸才又怎能和奇才相提并论。

宦官之战!众所周知,在汉灵帝执政时期,时任司隶校尉的袁绍主张欲灭宦官必借郡守之力,于是董卓何进一纸诏书入京领命。后来何进被杀,袁绍带兵进宫,杀得敌我难分,朝局大乱,董卓的三千人马在进京途中捡了个便宜,成为拥护儿皇帝回宫的王牌军队,入主京城,执政朝局。在下诏董卓进京的决策上,袁绍和政敌曹操观点不一样。

曹操则认为,铲除几个太监,无需调兵遣将入京,无需惊师动众处理这件事。不幸言中,董卓拥帝入京,祸乱不除、依旧更乱,但随后被王允的色诱所平息。袁绍计杀群狼,却招来一只猛虎,袁无以力争,无奈放手,驱马占冀州。

献帝东归!这时对袁绍而言,可以说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时机,汉献帝一干人等历经磨难,甩掉了一路上搅扰不休凉州追兵,计划由长安借道洛阳时。面对汉献帝去留的问题,着实让袁绍头疼,献帝东归毗邻哀绍势力范围时,袁绍帐下谋士沮授主张袁绍迎圣驾于西京,以号令天下,田丰也极力附和,【此时的袁绍内心略有认同】。

由此可见,袁绍帐下也有谋臣。沮授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远比毛玠主张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早了许久。后来献帝逃难于河东地区,沮授再次力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绍最终还是没有采纳。

我们知道沮授和田丰,在三国谋士中,绝对堪称是一流高手。但是,袁绍担心把小皇帝放在身边有碍于自己一展抱负,最终听取了郭图和淳于琼的意见,对汉献帝采取了熟视无睹的态度。其实,郭图和淳于琼早已揣测到袁绍有称帝野心,于是就投其所好,指出汉室政权已衰微,迎献帝多此一举,以免为其所累。

错失良机!众所周知,淳于琼是一个有能力有资历的名将。在灵帝末年,曹操和袁绍都曾是八大校尉之一,属于同事。淳于琼深得袁绍赏识,于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就这样没了。对于献帝的仓皇东归,袁绍和曹操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但最终却因人的私心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与此同时,曹操的谋臣荀彧提出“奉迎天子都许”,并说;奉迎天子是顺从民望,压制群雄之举,若不及早定夺,必定后悔不及。

随即曹操令曹洪先行迎接献帝,自己随后赶到洛阳,觐见汉献帝,又称洛阳粮草不多,将献帝转移至许昌,并改元为建安。汉献帝于是就成了曹操手中的一张王牌。曹操有这个傀儡之后。无论是讨伐各路军阀还是招募天下英雄,无论怎么做都似乎有理。别看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是由于袁绍鼠目寸光,错失了大好的政治先机才让曹操捡了个漏。

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在这之前的199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大增。而袁绍吞并公孙瓒,得到的幽、冀、青、并四州也是当时中原最为肥厚,辎重最广的土地。因而袁绍也就一跃成为军阀中实力最强一大霸主,也是他势力登上巅峰的时刻。我们知道,田丰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率军进攻徐州的刘备时。就建议袁绍乘机袭扰曹操的后方,斩断其后退之路,和刘备前后夹击曹操,北方疆域指日可图。

但袁绍由于儿女情长所顾而神志不清,放弃了田丰的计谋。于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机会就这么轻易失去了。而沮授又建议用时间耗死曹操,和曹操打持久战,但袁绍想速战速决,解决完曹操好择日登基当皇帝。于是,改变他命运的官渡之战就拉开了序幕。

当袁绍大军抵达官渡时,望着曹操那屈指可数的人马,袁绍拥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够啃下曹操这块硬骨头。殊不知此时的袁绍已经犯了轻敌的大忌。然而,除了轻敌,袁绍更为要命是源于不能识人用人,源于他的用人不察,源于谋臣许攸的谏言被曹操采纳。源于将能臣谋士都拱手送给了对手。

许攸献计!官渡之战时,袁绍和曹操两军相持不下时,许攸就给袁绍出了一个计谋,暗渡陈仓到许昌把献帝请回来,在政治立场上占据有利的一面,其实这是一条兵分许昌,釜底抽薪将曹操置于死地的绝妙计谋,由于袁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有采纳许攸的计策。

在后面许攸的特务连又缴获了曹操催粮信息,就建议袁绍断了曹操的粮道,可是袁绍天生多疑,他猜忌许攸是双面间谍,私通曹操,加之许攸家人涉嫌贪污,袁绍欲要杀之,所以许攸自知性命堪忧,又失宠于袁绍,于是许攸临阵倒戈,投降了曹操。

就这样,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张郃反水,淳于琼轻敌贪杯,官渡一战,弱曹强袁逆转的关键性人物,“许攸”在投降之后向曹操献计,五千曹军连夜奔袭乌巢,一锅端了袁绍的粮仓。这也是官渡之战最大的亮点。同时由于袁绍刚愎猜疑,举棋不定,顺之者昌等诸多瑕疵,也是导致官渡之战惨败的主要原因。

综述:袁绍的失败不是偶然性,曹操的成功也不是必然的,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智者之谋、勇者之略,都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