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为什么不忠于崇祯,反而对皇太极感恩戴德
范文程在大明这边为何不得到重用,而到了后金那边,就会受到重用?另外,还有人说,范文程不忠于崇祯,而忠于皇太极,是一种背叛行为。
今天就来聊聊这两个问题。
先说说为何范文程在大明这边不受重用,到了后金就飞黄腾达。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
范文程投降后金的时候,年仅二十一岁,只是个秀才,没有任何功名。
范文程为什么不忠于崇祯,反而对皇太极感恩戴德
一个年轻人,在大明想要干一番事业,想要在谋得一官半职,一般是两条路,一条是从文,考科举。这条路是正途,大部分有一定资产的家庭都选择这条路。范文程作为名臣之后,书香之家,走的也是这条路。但是,他18岁考取秀才之后,由于辽东地区连年战争,他的科举考试被迫中断。21岁那年,后金大军进攻他的家乡,他和村里的人都被俘虏了,被充为奴隶。显然,科举之路是走不通了。
另一条是从武,带兵打仗,立下军功,也能当官。但是,范文程走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的。他虽然身材高大,长得威武,但是他骨子里是文人,对带兵打仗一窍不用。他的才能主要是文化上,他对后金(清)的贡献,也是在战略制定、制度建设、文化融合方面,在具体行军打仗上,他的才能并不突出。所以,从武立功这条路,对范文程来说也是行不通的。
这么说,范文程在大明注定不能飞黄腾达。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明朝是一个成熟的政权,到范文程生活的年代,已经存在了200余年。在选官用人上,明朝有完整的制度、流程。在这种体制下,一个人想要突破限制,一鸣惊人,比登天还难。
其实,范文程被后金抓获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完全是个籍籍无名的落魄秀才。他在镶红旗当了好几年的奴隶,受尽屈辱和折磨。但是,后金政权处于草创期,制度不健全,官员选拔还没有固定的制度和流程,人才缺乏,特别是从事政务的文化人。范文程是名臣之后,中过秀才,文化素养比较高。这样的人才,正是皇太极需要的。所以,他很快就脱颖而出了。
在皇太极身边时间长了,得到了历练,各方面的才能有了提升,办事能力提高了、眼光越来越长远。加之他善于把握大势,鼓励后金学习汉文化,采纳明朝的制度,极大巩固了皇太极的皇权。皇太极对他越来越信任。
这个就像是现在公务员队伍里领导的秘书一样,他们被挑中当秘书的时候,并不见得比其他人厉害。但是,当了几年秘书之后,他们的能力就比同龄人高出很多,格局也大了,眼光也长远了,办事的能力也提高了。因为他们经常跟在领导身边,领导说话、办事的方法都被他们学了,领导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他们,同时享受的资源更多、得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几年之后,他们也就脱颖而出了。
总结一下,范文程之所以在明朝没有发展前途,并非是明朝不重用他,而是他根本没有机会让当权者认识他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范文程不忠于崇祯,而忠于皇太极。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范文程一生没有见过崇祯。对他来说,崇祯皇帝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范文程生活的年底啊,大明王朝腐败不堪,基层官吏盘剥百姓,地方部队打仗不行、掠夺抢劫反倒是强项。范文程对这样的政权,心生怨恶也无可厚非。
皇太极就不同了,是他亲自把范文程提拔到他的文馆里从事文书工作,是他信任范文程、重用范文程、提拔范文程。范文程能做到文官之首,完全是因为皇太极的信任和重用。没有皇太极,范文程一辈子都是奴隶,甚至某一天就被后金贵族给杀了。
所以,范文程对皇太极感恩戴德,至死不忘。多尔衮想要取代福临称帝,范文程不愿意支持,称病不出。直到多尔衮死后,范文程才再次复出。
范文程的一生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因战乱流离失所,被俘后成为奴隶。范文程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他遇见皇太极,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得以成为大清开国功臣,一生荣华富贵,安享晚年。他的儿子范承谟官至福建总督,范承勋官至云贵总督、兵部尚书,孙子辈中也是高官辈出,范时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范时绎官至工部尚书等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