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之所以能够以儒治国,都是因为有耶律楚材
在成吉思汗时代,耶律楚材尽管受到赏识,但成吉思汗与中原封建社会没有发生较深的关系,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本领根本派不上用场,他施展的主要是占卜一类的雕虫小技,行使汉法根本提不上议事日程,这自然不能使他满意。在受到窝阔台重用后,耶律楚材才在军政决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当时汗廷有人提出,以回鹘人征南宋,用汉人征西域。这实际上是蒙古惯用的利用异族力量征伐的办法。耶律楚材表示反对,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弊:“汉地、西域相距遥远,远道行军,到达敌境时人马就已疲敝,必然影响作战。况且水土不服,要发生病患。还是各从本土出征为上。”经过十几天的争论,耶律楚材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从这件事中可见耶律楚材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耶律楚材的治国方案,按照《西游录》中所说,包括定制度,议礼乐,定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堕,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这与窝阔台初即位时,耶律楚材提出的十八条建议是类似的。这项方案的基本原则都是儒家所倡导的,符合以儒治国的精神。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深深感到,要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国家大治,就必须采用“以儒治国”的方案,要使蒙古贵族实行汉地先进的文化制度来治理汉地,以使烽火不断的乱世早日归于和平,并使当时先进的中原农业文明得以保存下来继续发展。因此,他以相臣自居,表现出扶持天下、致君尧舜的气概。当时的大汗窝阔台对耶律楚材是器重的,他的方案部分得到了实施。
凡是符合儒家治国原则的举措,耶律楚材都积极加以推动。在他的提议下,汗廷颁布了劝农的诏书,让中原各地要安于农业生产,充实国力,这有利民生。他支持郭时中利用泾水故道灌溉民田的建议,使当地收获大增。而对于违背这个原则的事情,他则尽力加以阻止。太宗八年(1236),侍臣脱欢奏请选室女入宫,窝阔台下诏令中书省施行,作为长官的耶律楚材不肯奉命。窝阔台大怒,将耶律楚材召来,严厉质问。耶律楚材从容答道:“原来选的室女二十八人仍然留在燕京,足够后宫使用。如今脱欢请旨选室女,我恐怕会使人心惶惶,骚扰百姓,请大汗三思!”窝阔台觉得他说得有理,最终收回了原来的诏旨。有一次窝阔台想在汉地收缴牝马,耶律楚材也不同意,认为这会增加人民的负担。他上奏说:“汉地所产的本是蚕丝五谷,本非产马之地。如果在汉地强行征取,恐怕会使民力耗竭,百姓困苦不堪。”终于使窝阔台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蒙古国疆域辽阔,由于传递军事情报和信息的需要,驿传显得尤为重要。蒙古语称驿传为Jamuci,
大蒙古国之所以能够以儒治国,都是因为有耶律楚材
Jam的汉文音译为“蘸”或“站”。驿站一词,实际上就是如此沿袭而来。窝阔台在大蒙古国境内设置驿站,方便使臣往来。按照规定,相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驿站,每个驿站由千户抽出站户、驿马和马夫。从大汗所在的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都城,直到万里之遥的东欧河畔,都有驿道连接。这对加强帝国境内的统治和各地之间的联络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很多弊端。诸王贵戚往往私自起用驿马,而且使臣繁多,经常倒换马匹,经过驿站之时又尽情索要,对沿途的城郭道路骚扰很多,正常的乘驿秩序遭到破坏。经耶律楚材奏准,窝阔台颁下诏令,加强对乘驿的管理:发给诸王、贵戚牌札,以此为乘驿凭证;又制定“饮食分例”,不准相关人员超过规定索要物事。这为蒙元时代严密的驿站交通制度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在楚材的治国方案渐渐得到实施的情况下,太宗九年(1237),耶律楚材再次上了一份重要的奏议,陈奏时务十策:“一曰信赏罚,二曰正名分,三曰给俸禄,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官吏考核),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务农桑,九曰定土贡,十曰置水运。”涉及当时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他当时踌躇满志,意图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革。但耶律楚材的治国方案遭到了蒙古贵族的反对和阻挠。窝阔台对其建议,并没有全部采纳。
太宗八年,大蒙古国国都哈剌和林的万安宫建成。这是矗立在蒙古高原上的一座汉式宫殿,巍峨壮丽,十分雄伟。窝阔台在这里大会诸王、群臣,举行盛大的宴会。在席间,窝阔台汗亲自执觞向耶律楚材赐酒,并动情地说道:“我遵从先帝之命任用了你,对你推诚相待,没有你,也没有今日的天下。我现在能够高枕无忧,就是得力于你。爱卿请满饮此杯。”耶律楚材听完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心潮澎湃。这是何等的荣宠!这是何等的圣明君主!耶律楚材恭敬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君臣二人看着彼此,哈哈大笑。至此,耶律楚材的治国功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摘自杨印民、苗冬《耶律楚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