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四大案之空印案,明朝史上第一大冤案
这是明朝史上第一大冤案,发生在洪武九年,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属罕见。此案在当时涉及到全国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上万官员人头落地。
空印案的起因是这样的,明朝规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财政账目要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完成,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这个规定放在今天是不难执行的,改正好错误的财政账目,电子公章一放,打印出来就算交差了。可是在当时是很麻烦的,要知道当时可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更没有网络。全国各地的官员都要派使者到南京报送账册,这些使者呢还必须身体好,因为这一路你的骑马,坐船,有时候还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明朝初期四大案之空印案,明朝史上第一大冤案
比如你是四川某地方官员,从四川出发到南京,最快也的两个月,出四川你的翻越秦岭吧,当时秦岭并没有修高速公路,就登高望远这块就让你苦不堪言,就算你大年初一开始走,到了南京起码也到早春三月了。兄弟你满头大汗的跑去户部,一核对,错了一个数字,我相信当时你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万匹草泥马这种生物万里奔腾。行了,兄弟,啥也别说了,赶紧回去吧,我等你。正所谓你说你,想要走,可是偏偏又回头。于是你又是一路狂奔,先骑马,再坐船,然后翻山越岭,终于回到了四川,改账册,盖大印,走时候还不忘给县太爷说一声我去也!这么一来回四个月过去了,到了南京已经夏天了。你热泪盈眶的冲进户部说大人我来了,大人望眼欲穿的对你说,兄弟,我等你好久了,接着来核对吧。
你运气不好,核对后发现还是有地方错了,啥也别说了,兄弟你赶紧回去吧,下次过来的时候记得多穿点衣服啊,冬天很冷。于是你又赶回去,然后再赶回来,这回核对上了。你怀揣的激动的心情正准备告辞回四川时,户部官员一把拉住你对你说,兄弟,你也别回去了,年底了,就在这过年吧,明年计划又该重做了。
要是总这么折腾,谁也受不了啊。然后官员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盖章这个环节,因为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哪里错了,从写一张把错误的地方改正就好了,但是大印是不能让你带走的,你带走了,县太爷断个案,写个公文,难道要拿萝卜刻个大印盖上去吗,更何况这种杀头的事在当时是没人敢干的。于是他们灵机一动,多带上点盖过大印的空文册不就好了吗?
明朝初期四大案之空印案,明朝史上第一大冤案
在当时这就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朝廷上下,全国各地官员都知道,只有朱元璋不知道,洪武九年,朱元璋发现了这个所谓的秘密,他震怒了,认为自己被当冤大头耍了,于是立刻派官员对此事进行调查。其实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但就是没人说,因为如果上书辩解,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同党或者包庇者,这个黑锅没人敢背。
当然了,也有敢说的,他叫郑士利,无背景,无靠山,是个平民,他利用当时平民可以直接上书的渠道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解释了案件缘由,他也很聪明,估计皇帝大人可能羞于认错,在信的最后写道: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意思就是其实你也是为老百姓好,怕贪官污吏挪用这些空印纸,用来祸害百姓。总的意思就是皇帝大人您没错,大臣们也没错,这都是误会,误会啊。
朱元璋看完这封信后立马赏赐郑士利送去劳改。
明朝初期四大案之空印案,明朝史上第一大冤案
为什么朱元璋看完信后还会送他去劳改呢,大臣们心里明镜一样缺又装傻啥也不说呢?就你郑士利最聪明?当然不是,朱元璋建立的东厂耳目遍布全国,只要稍加询问,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如果他连这点都搞不明白,恐怕大明江山也不会姓朱了。
其背后真正的用意是,今天你不经过我的允许就把大印盖在文书上,我要是默许容了你们,明天就会把大印盖到老子的头上,所以即使知道了缘由,也要整治一下你们。所以说事前向领导打报告是多么的重要。
空印案涉及到全国上下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上万名官员,总不能把所有官员都杀了吧,法不责众嘛,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可是在朱元璋眼里这些都不是问题。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手打一百军棍充军,各省按插使司的言官也多有获罪,理由是监管不力。这里提一下,言官又称御史,相当于现在纪检委的工作。这下好了,干个副职还能保命去当兵,正职全部掉了脑袋,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空印案中也有很多清正廉明的好官被杀掉,比如千古忠臣方孝孺他爹方克勤,在山东济宁干知府,为官清廉,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衣服上缝缝补补穿好几年,就因为他是主印官丢了性命。最后据相关史料记载此案致使一万多官员人头落地。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大冤案。但是此案规模在洪武四大案中只能算是弟中弟,下面的这个案件才算是大哥级别的,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