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古时候的钦天监是干什么的?

钦天监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推算历法。历代多设置,名称不同。周有太史,秦汉以後有太史令。隋设太史监,唐设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隶秘书省。宋元有司天监,仍与太史局、太史并置。元又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改名钦天监,设监正、监副等官。清制,汉满并用,亦有个别欧洲传教士参加。

1、各朝代“钦天监”的名人

各个朝代都有专事观测的人。据《史记。天官书》记载:在上古,高辛氏以前有天文官重和黎,尧、舜、禹时期有羲氏与和氏;夏朝有昆吾;商朝有巫咸;周代王室有史佚和苌弘,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天文官,他们往往兼有神职,是帝王的特殊顾问。

东汉时期,最高级别的天文官员称作太史令,管辖天文台和明堂两个部门。具体主持天文台工作的是灵台丞,灵台丞手下有四十二个助手,其中十四人观测恒星,二人观测太阳,三人测风向,十二人测晴雨,三人测时间,七人校验钟声,还有一人叫做“舍人”,管一些杂事。总之,分工十分细致。元代以前天文机构的人员配制大体如此。元代的天文机构叫太史院。太史院下设三个局:推算局、测验局和漏刻局,共七十人。

明初的天文机构下设两个分机构: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後来司天监改称钦天监,内设天文、漏刻、大统历和回回历四科,回回历科不管编制回回历法,而是把观测推算结果提供给大统历。回回司天监也改称回回钦天监。在南京也有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作为故都,人员和仪器配制与北京完全相同。

2、钦天监的权利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具有皇家性质,太史令等天文官员,常常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於编制历法和为皇帝占星是天文机构的两项主要任务,所以天文学家和占星家有时就是一回事。也正因如此,天文官享有很多特权,比如清代的法律特别规定,钦天监官员犯罪要从轻判处。

3、天文观测的历史

古代的人们相信,凡是将要在人间发生的灾难,上天都会通过天象的变化提前示警。从人类社会开始的那天起,就有了对天体现象的观测。

古代埃及人是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同时在地平线上的升起,来确定尼罗河的汛期;两河流域即今日伊拉克境内最壮观的建筑物是观察天象的塔台即天文台;而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象图。因而,中国从夏、商、周一直到明清,都设有观察天象、预测上天意志的部门和人员。

古时候的钦天监是干什么的?古时候的钦天监是干什么的?

4、各代的钦天监

钦天监,为中国官署名,掌天文、气象、历法、推步诸事,占候日月星辰之变与风云气色之异。自唐以後,名称屡易。唐代秘书省设秘书监,其下有二局:一曰着作局,一曰太史局,太史局即钦天监之前身也。周武后久视元年(西元七零零),改太史局为浑仪监。唐睿宗景云元年(七一零),又改为太史监,嗣复称太史局。至肃宗乾元元年(七五八)三月十九日,勒改太史局为司天台,是为单独设制之始。并将台址由长安子城秘书省西,迁至永宁坊东南。自此以後,置官较多,规模日增。设监一人,官秩为从三品(新唐书谓为正三品,中国过去官品有正从,犹言正副也),少监二人,灵台郎二人,挈壶正二人,并设春、夏、秋、中五官正五人,皆为正五品,全台正九品以上之官员,不下六十余人。

5、钦天监使用的仪器

宋时设司天监,仍袭前代旧制。元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改称为太史院。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复称司天监。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钦天监之名自此始。官秩及组织,微有变更,职掌与唐宋二代无异。十四年,复改钦天监主管为正五品,设令一人,丞一人。二十二年,又改令为监正,丞为监副,以迄於清。

中国天文历象之改进,甚得力於西方教士之来华,东来教士,多以天文学见称於世。崇祯二年(一六二九),采用西法开历局於北京东长安街,以徐光启督其事,西人邓玉函、龙华民、罗雅谷等协同修历,精密正确,所测无不合。

迨清人入关,续采西法,颁行天下,并任命汤若望、南怀仁入钦天监为官。南氏殁後,西方教士供职於钦天监者颇多,清代钦天监监正二人,常为满人、西人各一,皆为正五品。左、右监副二人,尽用西人,官秩为正六品。五官正五人,从六品,皆为汉人。钦天监至民国始废,其执掌由中央观象台司其事。

6、清朝钦天监名人汤若望

汤若望是继利玛窦之後又一个明清之际的着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葡萄牙耶酥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明天启二年(一六二)进入中国,取汉名汤若望。他有天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崇祯三年(一六三零),徐光启预备修订新历,将汤若望从西安调到北京,进入历局成为徐光启的助手。他不仅是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十分在行,帮助祟桢皇帝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在对抗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使得明、清双方都将他当成不可多得的全能人才。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他在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中坚持留在北京。六月,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城,命令城内居民搬出城外以安置大军,汤若望上书请求保护,获得清政府的优礼,他的教堂、三千卷书籍和为祟祯皇帝修订的《崇祯历书》刻板得到妥善安置。

清政府上台,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编制新历法颁行天下,代替前王朝的日历。多尔衮命令钦天监官员负责新历法的修订。当时钦天监官员使用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差距较大,影响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多尔衮对此十分不满,召见汤若望询问有关技术问题。

通过同年八月对日食时间的测定,三种历法优劣顿现,汉、回历法分别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的测算结果丝毫不差。清政府当即宜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不久汤若望接任钦天监正,相当於国家天文台的台长。能推算历法的人在被当时被认为懂占星术,受到官员和民众的崇拜。自汤若望以後,直到清道光年间,钦天监官员都用西方传教士担当。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