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孟森先生曾说过:“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朱元璋以匹夫起事,终成明代开国之君。建国后,又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那是相当的有魄力,可谓一世英名。只可惜,朱元璋选择了齐泰、黄子澄朱允炆的辅政大臣,这两位虽饱读诗书,但并不擅长兵事,在他们的辅佐之下,朱允炆将一手好牌打个稀巴烂。朱元璋一世英名,为什么要选择这俩位作为辅政大臣呢?

因为朱允炆在靖难中的失败,很多人都将责任推到了齐泰和黄子澄身上,认为他们老是出馊主意,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其实不然,齐泰和黄子澄其实是有他们过人之处。他俩都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也就是明朝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后第一批高中的人,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人才,古代科举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齐泰和黄子澄自然属于全国中的佼佼者了。

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齐泰在礼部和兵部都任过职,深受朱元璋赏识。有一次,朱元璋向齐泰询问边将姓名,齐泰如数家珍,朱元璋又问地图和户口,齐泰从袖中取出一个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相关内容。这说明,齐泰的业务能力是相当强的。至于黄子澄,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名,文采飞扬,由翰林编修升为修撰,又伴读东宫,一直做到太常寺卿,仕途非常顺利。

朱元璋的疑心病很重,特别是马皇后死后,身边就没有他信任的人了。朱元璋特别不放心孙子,觉得孙子太过软弱,无法驾驭群臣。于是大开杀戒,将所有可能威胁到皇位的能臣老将统统铲除,不留后患。所以,替接班人选择辅政大臣,自然要选接班人信任的、和接班人关系好的,对接班人死心塌地的。齐泰和黄子澄两个恰好合适。

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朱允炆未登基前,就和这俩人关系很好了。黄子澄是东宫伴读,和朱允炆相处时间长,感情自不必说。朱允炆和黄子澄还一起在东角门讨论过如何削弱诸王势力的问题。朱元璋晚年,特别忌惮他人讨论削藩之事,认为他们在挑拨离间骨肉亲情。所以朱允炆和黄子澄的讨论应该是秘密的。由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不错。至于齐泰,《明史》虽只记载了:“皇太孙素重泰”这个字,但透露出俩人关系的非比寻常。他俩对朱允炆忠心耿耿、一心一意,绝对不会背叛。事实也证明,这俩人能力虽然有限,但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朱允炆好!他们至死也没有背叛朱允炆!

朱元璋实行分封的目的就是为了拱卫大明江山,相比嚣张跋扈的开国功臣,朱元璋更信任自己的儿子。朱元璋曾经和太子朱标讨论过汉代的七国之乱。朱标认为七国之乱是诸侯王的错,朱元璋却认为是皇帝逼迫诸侯王的结果,只要皇帝对诸侯王以礼相待,就不会造成二次“七国之乱”。朱标死后,诸王更加嚣张了,朱元璋很不放心,于是试探了一下孙子朱允炆的口风,问朱允炆上位之后要是藩王造反怎么办?朱允炆为讨朱元璋欢心,回答说以亲情和德化感动他们,朱元璋果然很满意这个答案。

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朱元璋为何选择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朱元璋还是很不放心,修改了《皇明祖训》,加强对诸王的约束。临死前,还特意交代诸王留在藩地,不得入京。朱元璋已经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了一遍,估计他至死也是相信,他的设计已经万无一失了。可是,他没有算到,小绵羊孙子朱允炆一登基,就变成了大灰狼,将矛头直指各位叔叔。他也没算到,朱棣会借着《皇明祖训》的条款起兵造反。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体就是如此。

其实朱元璋的选择,是建立在建文帝和藩王不折腾的基础上的。朱元璋希望朱允炆做一个守成之君,齐泰、黄子澄都是儒家体系下的产物,用儒家的仁孝礼仪辅佐一个守成之君,应该是朱元璋眼中的最优解。俗话说,资源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这句话放在齐泰和黄子澄身上也恰好合适。谈论兵家大事,是齐泰和黄子澄所不擅长的。若是没有靖难之役,齐泰和黄子澄或许能成为一代良臣。

参考书目:

张廷玉:《明史》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