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历史上的明朝北京保卫战:于谦阻击瓦剌,避免北宋灭亡之祸

北京保卫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攻打明朝首都北京,在大明危急存亡之际,时任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领导京城军民展开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明从上到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于谦调度有方,力挽狂澜,全力击退瓦剌侵略军,避免明朝重蹈宋朝亡国之祸。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率大军北上伐元,一路轰轰烈烈打进北京,元朝残余势力败退回草原,此后明朝大将蓝玉北出长城,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

至此长城内外,大明帝国再无敌手,汉民族在被异族奴役近百年后,终于得以重夺江山。

而经历灭国之灾的蒙古,不久分裂为三个部落,分别是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从明成祖朱棣时起,瓦剌就开始接受明朝的称号,与明朝保持着臣属关系。

到仁宣时期,瓦剌人甚至被允许在明朝长期居住,在漠北诸部中,只有瓦剌可以在明朝求得弓、刀、火铳、钢等物,所以瓦剌成为蒙古诸部落中恢复最快、实力最强的部族,因此他们经常发动兼并战争。

到1439年,也先成为瓦剌首领后,野心勃勃,不甘居漠北之上,并大举征伐,向东征服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

经过近十年扩张,瓦剌成为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的庞大草原帝国,也是元朝以后最大的蒙古政权。

瓦剌多次侵扰明朝边境,严重威胁明朝北部安全,完全将明朝的恩情与臣属关系忘之脑后。

而此时的大明正值宦官王振擅权,朝政黑暗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明朝军队承平日久,养尊处优,也先对大明越发轻视。

1449年,也先借口明朝侮辱贡使、削减马价,率四路大军南下对明宣战,先锋部队直逼大同。

明英宗朱祁镇则在王振的怂恿下,不顾大臣反对,于当年七月十六日仓促拼凑二十万军队(对外号称五十万)御驾亲征,迎战瓦剌三万军队。

虽然明朝军队规模占据绝对优势,但其军队主要是京畿地区临时招募的百姓和兵勇组成,作战能力低下。

同时王振不懂军事,却担任作战总指挥,整个行军过程秩序混乱,指挥失当,充分发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作用。

八月十六日,饥寒交迫的明军在土木堡遭遇也先突袭,明军大乱,自相践踏,瓦剌士兵如砍瓜切菜一般冲杀明军,顿时营地血流成河。

经此一役,二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十二名跟随朱祁镇远征的朝臣死于混战中,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棰捶死,朱祁镇被也先俘虏。

由于明朝主力尽失,此时的北京无险可守,门户洞开,也先趁机率军南进,企图一举攻占北京,推翻明朝,重建蒙古帝国统治。

土木堡之变和英宗被俘的消息很快传回京师,整个朝廷一片哗然,此时朝廷由郕王朱祁钰监国,朱祁钰命群臣讨论战和。

很多大臣为了保命,建议都城南迁,甚至侍讲徐有贞还以星象有变化为由,说明南迁的必要性。

正当众说纷纭之时,主持兵部事务(兵部尚书于土木堡之变中战死)的于谦站出来,厉声说:

“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于谦主战的坚决态度打动了朱祁钰,于是朱祁钰下令坚守北京,绝不迁都!

下一步就是战前的准备,八月二十三日,于谦为了稳定危急局面,首先将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打击宦党气焰,团结朝臣。

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向太后奏请拥立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此破解也先挟朱祁镇作为攻城政治工具的企图。

在稳定内部关系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担负起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的重任,被赋予先斩后奏之权,地位仅次于皇帝。

于谦马不停蹄,开始调兵遣将。首先,紧急调集两京、河南后备军,沿海备倭军,京畿地区运粮军,以及浙江军进京勤王,京城兵力一下子由数万人增加到二十二万人,在兵力上形成对瓦剌的绝对优势。

其次,将南京库存126万件武器调入京师,并凑足头盔9000余顶、盔甲5000余件火枪1.1万余杆、火铳2万多支,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提升京师守备军事力量。

最后,发动京郊所有人力将粮草运送京师,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几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

另外,于谦为了鼓舞人心,对参与运粮的百姓发放白银,所有官兵预支半年钱饷。

历史上的明朝北京保卫战:于谦阻击瓦剌,避免北宋灭亡之祸历史上的明朝北京保卫战:于谦阻击瓦剌,避免北宋灭亡之祸

于谦的种种措施极大的振奋军心,瞬间凝聚了北京城内军民士气,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守城明军兵精粮足,个个严阵以待。

1449年十月九日,也先率十三万大军挟持朱祁镇一路南下,先后攻克紫荆关、卢沟桥,于十月十一日进抵北京城郊。

面对气势汹汹的瓦剌军团,守城大将石亨提出紧闭京师全部九大城门,收缩兵力,坚守不出的建议。

然而于谦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九大城门全部打开,二十二万大军出城迎敌。

因为在他看来,瓦剌军团气焰嚣张,关城是示弱的表现,只有正面决战,以城为营,以战为守才能赢下这一生死之战。

十月十二日,也先大军挟持朱祁镇陈兵德胜门,要求于谦亲自出城对峙,于谦派人直入也先阵前,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

此举一方面粉碎也先要挟明军主动献城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统一明军思想,使明军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面对瓦剌的挑衅傲慢,于谦再次打破常规,于当晚主动出击,打了也先一个措手不及,斩杀瓦剌军数百,大胜而归,明军军威大振。

也先怎么也没想到面临亡国之祸的明军还敢主动攻击自己,恼羞成怒之下,于十月十三日一早乘风雨大作,集中全力进攻德胜门,这里的守门明军主帅正是于谦。

于谦镇定自若,这次没有选择与瓦剌硬刚,而是命石亨在四周埋伏好军队,同时派遣少数骑兵佯装战败以引诱瓦剌。

也先以为是明军战斗力太弱,于是全军追击,等到也先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明军突然发起反击,事先埋伏好的神机营火器齐发,火箭弓弩多如飞蝗般地射向瓦剌军。

明军前后夹击,也先大败,许多将领中炮身死,瓦剌受到很大打击。

从德胜门逃出的也先意识到这里已无法强攻,于是便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西直门守将是都督孙镗,孙镗也不是吃素的,他临危不惧,亲率大军迎敌拼杀,击退瓦剌先锋部队。

之后,也先全部主力扑向孙镗,孙镗奋勇力战,然而终因寡不敌众,力不能支,退至城门下,城上守军被严令不许开城,同时,城上守军发射火炮火箭轰击瓦剌。

此时明军又从彰义门、德胜门抽兵增援西直门,瓦剌军再次被打退。不甘心的也先短暂休整一晚,于十月十四日转攻彰义门。

于谦调集大量火铳手、短枪手组成前队在彰义门外埋伏在掩体里迎战,也先部队发起冲锋之时,明军前队用火器猛烈轰击敌军,后队由弓弩手压阵跟上,一时箭如雨下,射杀无数瓦剌骑兵。

也先见明军炮火猛烈,急调一股骑兵部队奔向德胜门,想趁明军守备空虚杀进京师,不料刚到德胜门外,在这万分危急关头,京城居民纷纷登上城墙,与守城将士以砖石箭弩迎战瓦剌。

同时于谦派出的援军也及时赶到,再次打退了瓦剌军的反扑。

在也先发起的无数冲锋中,明军神机营的数千火器发出愤怒的火焰,火箭更是多如飞蝗般地射入敌军,致使瓦剌每一次进攻都会留下数千具尸体大败而归。

在几天的交战中,京师上下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保卫国家领土,屡次挫败也先入侵,同时也为各路明朝援军抵达争取时间。

也先看清眼下形势,不得不于十月十五日撤退,然而于谦不打算就此罢休,他决定乘胜追击,也先前脚刚走,于谦即命石亨集中火炮轰击也先军营,炸死瓦剌军一万余人。

然后分路追击,也先则一路狂逃,十月十七日,撤出紫荆关,不久退往关外。至此,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明得以转危为安。

而瓦剌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失去了与明朝经商的机会。万般无奈之下,也先于1450年无条件释放朱祁镇,恢复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汉族君主被外族掠去,又无条件释放回国,与北宋靖康之乱后徽钦二帝被俘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明军能够胜利一切源于必胜的决心,他们坚定地履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家信念。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