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刘备和刘焉父子是什么关系?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在六十五卷的《三国志》里,分为《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及《吴书》二十卷三部分。其中《魏书》中第一卷为《武帝纪》,有关曹操的传记;《吴书》中第一篇为《孙破虏讨逆传》,有关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传纪。可是《蜀书》中第一卷即不是刘备本人的传记,也不是刘备父亲或兄长的传记,而是《刘二牧传》,有关刘焉刘璋父子的传记。

刘备与刘焉父子之间的关系,八杆子打不着,与刘焉从未有交集(《三国演义》中刘焉主动认刘备为侄。),与刘璋的交集无非是刘备反客为主,取代刘璋,占据益州。为此,刘备与刘焉父子之间,最浅显的关系是同姓,大汉朝的国姓“刘”;再深层次的关系是同宗,充其量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可陈寿著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时,却将刘焉刘璋父子二人的传让放在《蜀书》的首卷,其真实用意无非有三。

即其一,刘焉刘璋的名气。

刘焉刘璋二人,虽名气不如刘备大,但也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在《三国志》里有记载刘焉为汉鲁恭王之后裔。汉鲁恭王刘余,汉景帝第四子。刘璋,刘焉第四子。东汉一朝皇帝均出自汉景帝第六子——汉长沙定王刘发。为此,刘焉刘璋二牧,实打实的皇亲,正而八经的汉室宗亲。在《三国志》中同样写道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第九子。可是刘胜一生喜好酒色,在五十三年生涯中,竟然生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从而给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出道是贩履织席,血统是宣称自圆的刘备,身份真假,有点不太好说。反正史学界两种说法都有,都无法确定。只是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了汉昭烈帝,其名气才盖过刘焉刘璋父子。

刘备和刘焉父子是什么关系?刘备和刘焉父子是什么关系?

其二,刘焉刘璋的地位。

在东汉后期,官居太常之高位的刘焉向汉灵帝建议“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并“求交阯牧,欲避世难”,后因侍中广汉董扶私下告诉刘焉“益州分野有天子气”而改为益州牧。为此,刘焉是东汉末年第一个州牧,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到益州去搞独立的人。刘焉病逝后,刘璋领益州牧。所以,刘焉刘璋算是后来刘备创立蜀汉政权的奠基者。另外,刘焉、刘璋和刘备,不仅同姓,东汉国姓;还同职,益州州牧。因此,按担任益州牧的先后顺序,刘焉刘璋的传纪排在刘备之前,即是体现益州政权一脉相承的法理,也是淡化刘氏同宗相互倾轧的色彩。

其三,作者陈寿的意愿。

陈寿,巴西郡安汉县人,一生跨越蜀汉西晋两朝,前半生为蜀汉人,亲身经历了刘备开创的蜀汉割据政权;后半生为西晋人,切身体验过司马炎实现的西晋统一王朝。陈寿写《三国志》时,正处于西晋时期,将刘焉刘璋放在刘备前面,不把刘备给予曹操、孙坚的地位,意在降低刘备的排序与评价,有利于陈寿这个季汉遗臣,以及《三国志》的存活。再者,刘焉主政益州时,以“抚纳离叛,务行宽惠”的仁政,将益州治理地有声有色;刘璋掌管益州时,以“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的仁举,使益州百姓免遭战火破坏。当刘备占据益州时,年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特别是汉中战役时,益州出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为此,刘焉刘璋在益州的做法,赢得了蜀地民众的尊重。故刘焉刘璋二个益州牧排在刘备之前,也不足为奇。

《三国志》里,刘焉刘璋的传记放在《蜀书》十五卷之首,不仅符合史书记载的惯例,也符合儒家所说的春秋大义。

笔者按:奇特,指不寻常的特别的;奇怪而特别。刘焉,终生生活在东汉,一辈在东汉做官。可到头来,刘焉的传纪反出现在《三国志》中的《蜀书》第一卷,与《魏书》及《吴书》的第一卷完全不同。刘焉传记,之所以排在蜀国开创者刘备传记之前,突出刘焉人生的不寻常。正所谓:非常人,必有其非常之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