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三国中真正的顶级战略家
在小说,以及1994版《三国演义》和2010版《三国》中,东吴的戏份一直不多,新三国甚至在马谡出使东吴后(此段为新三国改编),即宣告东吴杀青,导致东吴在大家心目中存在感都不高,优秀的谋臣武将似乎也是屈指可数,武将还尚可,即为历任大都督,程普黄盖,蒋钦周泰,太史慈甘宁等,文臣也就一个张昭能拿得出手。这中间还夹着一位,也就是这篇的主角—鲁肃。
在94版中,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鲁肃严格按照小说的描述,被演绎成一位忠厚长者,计谋不多,糗事不少,虽然完成了衬托主角的作用,但确实是委屈了历史上的鲁肃。新三国中,鲁肃篇幅大幅增长,成为了主角之一,可以算是文艺界对鲁肃的一次正名。
东吴谋臣确实不多,张昭和鲁肃是比较突出的两位。很多人认为周瑜和张昭是东吴支柱,其实只对了一半,周瑜不用多说,另一半应该是鲁肃,并且鲁肃才是战略方向的掌控者。
张昭,只是东吴的重臣,历史对其评价也只是如此,虽然在国家治理中作用举足轻重,确实是个政务能手,但对国家战略的策划不多,历史上张昭也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谏臣,所以在后期也不怎么受孙权待见。
鲁肃和周瑜一样,是坚决反对投降曹操的。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鲁肃是赤壁之战的促成者。
鲁肃没有具体指挥战役,但在前期帮助孙权确定了战争信心,并且主动接触刘备,寻求孙刘联合。演义中对这一段没有描述,只说了鲁肃到江夏吊唁。但历史上,鲁肃找刘备可是找的非常辛苦,一路颠簸,来来回回,在刘备兵败的途中,在当阳终于追上了刘备。随后就是带着刚刚出山的诸葛亮,合力促成联盟。别真以为刘备当时手下没有兵,关羽手中还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的,赤壁之战曹操大约二十万军队,而东吴能拿出手的也就三万左右,刘备手上还有一两万,并且驻军位置特殊,可以从侧面供给曹操部队,只有联合才能勉强与曹操抗衡,单靠东吴一方,获胜概率大大降低。
鲁肃:三国中真正的顶级战略家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兵折将,东吴自信心爆棚,进取心强烈的周瑜早就瞄上软弱的西川刘璋,因此花费一年时间强攻南郡,意图打开西进通道,好不容易打下南郡,马不停蹄开始西征事业,不想途中暴病而亡。要说三国的转折点,周瑜的病故绝对算得上。
由于周瑜的去世,东吴西征受阻,这时候就是鲁肃实现他东吴版本“隆中对”的时候了。接任大都督后,鲁肃果断调整战略,此时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已被刘备攻取,南郡作为荆州门户,变成了给刘备的挡箭牌。
鲁肃深知,曹操虽然经历大败,但家底还在,休养几年后实力依然远强于自己,因此鲁肃策划,主动将南郡“借给”刘备,意图是收缩战线,让刘备去抵抗襄阳的曹军,而自己的防线可以集中在合肥方向。“以退为进”这一招就充分体现了鲁肃卓越的战略布局和应变能力。
并不是说鲁肃不要荆州,鲁肃的战略一直必须拿下荆州,但在赤壁之后,刘备攻取四郡的情况下,也只能暂时放弃,但他虎狼般的眼睛可一直盯着眼前的这块肥肉。鲁肃深知,东吴必须控制荆州,不然就会在两面同时受到魏和蜀的压力。
刘备攻取西川后,鼎足之势已成,这时候鲁肃开始帮助孙权策划攻取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有人会说这是孙权主导,但作为东吴军队的实际掌控者,这一重要的方略不可能不经过鲁肃。吕蒙奉命攻取三郡,鲁肃率军阻击关羽援军。
当东吴迅速占据三郡后,刘备命令关羽夺回三郡,并亲帅军于公安督战,孙权也亲临路口,眼看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这时候鲁肃又主动站出来,提出和关羽先会谈,并且单刀赴会(注意鲁肃才是单刀赴会的主角),在会上充分展现了孔明式的三寸舌,痛斥刘备背信弃义,把关羽辩的无言以对,最后在保住既得利益的同时,避免双方开战,这又是一次鲁肃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拿下三郡后,东吴南下的道路打通,之后攻取士夑,东吴的版图进一步扩张,拥兵20余万,户籍人口仅次于曹魏。此后,鲁肃患病,但在鲁肃的教导下,吕蒙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并且继承了鲁肃拿下荆州全境的意志。
在鲁肃的战略谋划下,孙权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实力,因此有了与另外两方战斗的基础,夷陵防御刘备进攻,合淝与曹操对峙数次。“新三国”中孙权转述孙策的评价,说鲁肃可保江东二十年无虞,我看何止,鲁肃帮助孙权,使东吴成为三国中存在最久的国家。
鲁肃,不愧为一名顶级的战略家、外交家。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