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是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吗?别让演义小说给骗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能人志士纷纷涌出,登上我国历史上最绚丽精彩夺目的三国舞台,并且,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与宣传,三国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杰出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张辽、司马懿、周瑜、陆逊等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除了那些表现突出的人物外,东吴的四英将之一的鲁肃,相对来说,似乎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忠厚老实的无能之辈印象。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尽管在政治上很有眼光,但在奇谋将略上远远比不上诸葛亮,他坦率忠厚,一派长者之风,老实得近乎迂腐。这就是《三国演义》在一般民众心中树立的鲁肃形象。
但是,这是真的吗?如果鲁肃真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凭什么能被称为“东吴四英将”呢?我们可不要被小说演义给骗了。
鲁肃是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吗?别让演义小说给骗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又是什么样子呢?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他看到天下将要发生大乱,就学习击剑骑射。又招集一群少年,晴天往来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下雨天就聚众讲习兵法。
周瑜和孙策起兵后,军粮短缺,听说了鲁肃的大名,就带了数百人前来拜访,请鲁肃赞助一些粮食。鲁肃家有两囤米,各三千斛,鲁肃当即分一半赠给了周瑜,周瑜由此知道鲁肃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后来,袁术也听说了鲁肃的声名,要给他一个官做,但是鲁肃看出袁术成不了什么大事,就带着几百人,准备去江东投奔周瑜。
袁术得知后,急派骑兵追来,鲁肃让老弱先走,自己带一些人殿后,当追兵赶到时,鲁肃出言:“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
鲁肃劝他们识时务,不要相逼,并且又立了一个盾牌,开弓射去,箭箭都洞穿而过,追兵见鲁肃露了这一手,就退了回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肃作为一员武将,也是身手不凡。
但是,鲁肃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战阵厮杀,而在于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略。鲁肃到江东后被周瑜推荐给孙权,孙权和他谈得十分投机。
孙权请教怎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业,鲁肃向孙权分析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形势,提出了“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的战略决策。并且还建议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控制长江,建号称帝以图天下,可以成就一番汉高祖一样的事业。鲁肃的这番分析实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只是,后来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先是刘备介入荆州事务,接下来刘表一死,曹操马上就挥师南下,这时割据于江南的孙权一方如何做,对自己将来的命运具有至为重大的影响。
在这紧要关头,鲁肃又体现出了过人的战略眼光。果断地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并亲自过江,在当阳迎住被曹军打得大败的刘备。
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孙、刘两方结成联盟,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完胜了志在必得的曹操,不仅巩固了江东基业,还对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件事,能充分体现鲁肃战略眼光,那就是借荆州。在鲁肃死后,孙权有一次和东吴的后起之秀陆逊谈起周瑜、鲁肃、吕蒙的长短,认为鲁肃生平有两个长处一个短处,其中短处就是借荆州给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答应刘备借荆州,更是成为老实人上当的一个笑话,但是事实上,如果不是鲁肃当年力主借荆州给刘备,孙权是否还能安坐在那里数说周瑜、鲁肃的短长,倒是个问题。
当初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吕范等人都劝孙权扣留刘备,只有鲁肃反对这样做,还力主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
这一着其实十分厉害,孙权如果不借,那么凭他自己的力量,在当时根本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曹操抗衡;而借荆州给刘备,等于为曹操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刘备可谓是“打不死的小强”,有了刘备,就让曹操首先想的打击刘备,然后才考虑东吴,这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正因为如此,当曹操听到刘备借到荆州的消息时,手中的笔才会惊得掉在地上。
再后来,当刘备西进占据了益州后,孙权又向刘备讨要长沙等三郡,刘备耍赖不给,孙权要发兵硬夺,刘备也不含糊,直接命关羽迎战,在这紧要关头,又是鲁肃挺身而出,单独赴关羽军营中谈判,最后逼迫刘备以湘水为界,把三郡还给东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孙权十分哀痛,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在蜀地为鲁肃举办了吊唁仪式。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正式称帝,他在登坛祭天时,忽然想起鲁肃当年为他谋划帝王之略时的情景,感慨万分,回头对身旁的大臣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这说明,十几年前的鲁肃早已为他预算好了这一切。
这就是历史上的鲁肃,在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他绝对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而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
本文参考自:《三国闲谭》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