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

说起古代经济文化巅峰,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繁花似锦,艺术登峰造极的北宋王朝。确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北宋鼎盛时期,GDP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纵观古今,都不曾有一个国家,在经济方面创造出如此傲人的成绩。并且北宋王朝,也是古代史上,第一个允许老百姓们用临街房屋,随便开铺子做买卖的一个朝代。

因此,东京汴梁城也成了古代史上,第一座实质意义上的不夜城。

除发达的经济之外,北宋王朝在书画,陶瓷等文化艺术领域,也堪称是古代王朝里面的佼佼者。但经济文化领域如此强盛的北宋王朝,却在军事方面,给人一种“先天不足”的感觉,以至于在“靖康之难”后,被赶出中原复地,实际意义上北宋也形同亡国。

虽然后来北宋皇族及部分残存势力,在南方建立起“南宋”政权,但再也无法重塑北宋荣光。

孱弱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但为何有人却说北宋的灭亡,跟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脱不了干系,甚至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真正灭亡的祸根,这又是为什么呢?

北宋王朝的建国史相比很多人都不陌生,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殿前都点检的军事统领地位,在手下众多武将的出簇拥下,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随后皇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权。

但从那个历史时代背景来看,赵匡胤通过兵变获得政权,也算不上太意外的举动。

因为从唐朝灭亡之后,华夏大地就步入了“五代十国”大混乱时代。在那段历史岁月中,王朝更迭,皇帝变换犹如家常便饭。

根据史料记载,在那几十年的时间内,平均两三年就会诞生一个新皇帝。因此,不论百姓们,还是那些手握权力的将军和大臣,觉得换皇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赵匡胤虽然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但初创时期的北宋帝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领土较小,人口也比较少的小政权国家。放到那个军阀格局的大混战时代,像北宋刚建立起时,同等规模的政权国家,在华夏大地上还有不少。

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

但赵匡胤却与之前那些“轮流坐庄”的皇帝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他不仅有雄才大略的军事才能,而且也不乏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

于是,在未来的时光里,赵匡胤带领手下将领,开启了东征西讨的统一战争。后经多年苦战,赵匡胤一举荡平中原,并且也将南方那些政权国家统统消灭。

这时,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北宋王朝才算成型。

赵匡胤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后,势必也会复盘一下自己的创业历程,并且回味一下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仔细分析一下大宋王朝的建立背景,发现一个于之前秦汉、隋唐,都有点不同的特点。

秦始皇的秦王之位,是通过父死子继传承得来;刘邦更是草根出生,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随之建立了大汉王朝;而隋文帝是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从自己外孙手里夺过来的皇位;唐高祖则是抓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在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下,打下了一片江山。

但赵匡胤却是从一名小卒,一步步爬到手握重兵的大将。他成为皇帝之前,属于后周政权内部的统兵大将。而后又在“主少母寡”的情形下,发动兵变篡取了皇位。

从本质意义上讲,赵匡胤的皇位,源于后周王朝带兵大将“尾大不掉”所致。而且放眼整个五代十国历史时期,那些小政权国家,一旦出现带兵大将权力过重情形时,往往就会发动兵变去改朝换代。这也是那个特殊历史间断,一种很流行的趋势。

赵匡胤也深刻地了解这一特点。因此,王朝内部带兵大将,也成为赵匡胤思想里,对皇权危险最大的一类人。五代十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带兵大将废皇帝”历史特质,在加上赵匡胤心底里深深的隐忧,这也为赵匡胤日后实施一系列打压武将措施,埋下了伏笔。

赵匡胤统一中原,征服南方,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五代十国动乱局面,这对于历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成为太平天子后,赵匡胤也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稳固皇权上面来。

从五代十国长久以来更换王朝皇帝的特点上分析,带兵大将无疑是危险皇权的最大隐患。

于是,赵匡胤就开始了对付副将的行动。古代历史上,像汉高祖刘邦等皇帝,在登上帝位,天下太平后,也曾对武将做过“狡兔死,走狗烹”的举动。

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

但赵匡胤却没效仿汉高祖那种“简单粗暴”,容易给后世留下口舌的方法。而他则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棉里藏针”的方式。

据史料记载,北宋王朝结束统一战争后,赵匡胤也带领着一大批武将返回到都城东京汴梁。那时候,赵匡胤不仅在朝堂上对武将们进行了大力封赏。平日里,赵匡胤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经常把手下那些带兵大将叫到宫里喝酒。

在外人眼里,赵匡胤虽然贵为皇帝,但对待那些核心带兵大将,宛若亲兄弟一般。并且酒席宴上,赵匡胤也让诸位将领不必在意君臣礼节放开吃喝。

赵匡胤这一举动,不仅让武将们放下了对皇帝的戒备之心,而且从情感上,也让武将们对赵匡胤更加亲近。

但后来几次宫廷宴会,赵匡胤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却在那些亲如兄弟们的大将面前嚎啕大哭。

武将们问了原因后,赵匡胤回答说:“我最近梦里经常出现你们造反的情形,篡夺了皇位后,将我的子孙屠戮殆尽。为此时常梦中惊醒!”

大将们听了赵匡胤的话后,纷纷跪倒在地,对天起誓说:“皇帝待属下们如此厚爱,断然不会有谋夺皇位之心!”

但赵匡胤又接着说:“我相信你们固然不会造反,可你们的属下难免不会有向往富贵之心,然后逼迫你们造反,就如同当年你们逼迫我黄袍加身一样。”

随后,赵匡胤又开始给这些将领们灌“鸡汤”。大致意思是说:弟兄们跟随我在战场拼杀多年,为的不就是天下太平之后,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现如今天下已经太平,诸位何不放下手里的兵权,去享受富贵,这也也能断了你们手下人不臣之心的念想。

听了赵匡胤这席话后,那些将领们觉得很有道理。

再加上长久以来,君臣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所以,为了让皇帝放心,后来早朝时,诸位带兵大将纷纷以身体有病,或者是年纪老迈为由,向赵匡胤递交奏折,辞掉了军中官职。

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

随后,赵匡胤赏赐了那些将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而这也是被后世人传为美谈的“杯酒释兵权”故事。

透过杯酒释兵权的事情,能折射出赵匡胤对武将们深深的不信任之感。而从赵匡胤起,皇家对武将们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情形,几乎贯穿整个大宋王朝。

而后来军事上凌弱的大宋被金国所灭,其实也跟武将不被信任有直接关系。究其源头根本,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开端。

赵匡胤对武将们定下的“基调”,对北宋王朝后世,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当年赵匡胤借“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们手里的兵权后,他又趁热打铁,对北宋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北宋军中设立了特殊的“监军”制度。

而且从后来的史料文献,以及现在的影视剧里,人们也能发现,北宋王朝时期不论规模多大的战争,皇帝都会派一个亲信做监军,跟随队伍出征。

有的监军是文臣,有的甚至直接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像描述北宋时期的小说《水浒传》里,地位显赫的“大将”童贯,身份是太监,也是监军出身。并且监军的地位要高于军队主帅。

在此情况下,北宋部队里就出现了严重的“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形。那些解决凭借皇帝的信任,对战争指手画脚,可他们本质上又不懂军事。而这也对北宋王朝的军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在打压武将的同时,政治和军事方面,北宋皇帝更加喜欢重用文人。北宋一朝,也开创古代史上第一个“刑不上大夫,文人免死罪”的先河。

透过现象看本质,北宋近乎扭曲化了的“重文轻武”现象,也是北宋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初始源头,也正是宋太祖赵匡胤从“杯酒释兵权”后,制定的一系列打压武将的国家战略发展制度。

而这种“太祖制度”,在北宋后来皇帝们的“继承发扬”情形下,北宋军事体系变得形同虚设。

而这也注定了经济文化辉煌无比的北宋王朝的命运结局。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