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为何在松锦大战会一败涂地
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优秀军事指挥官,其中洪承畴要算是里面的佼佼者。
洪承畴家境贫寒,早年曾帮母亲卖豆干为生。后来在亲友的资助下,才正式开始了求学之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3岁的洪承畴在殿试(科举考试最后一关)上发挥出色,取得了二甲第十四名的成绩,赐进士出身。此后,洪承畴历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文弱的书生将来会成为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
洪承畴为何在松锦大战会一败涂地
崇祯二年(1629年),陕北地区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这一年七月,起义军进攻韩城,时任陕西督粮参政的洪承畴主动请缨带兵出战。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只好同意让自告奋勇的洪承畴去试一试。结果没想到洪承畴第一次带兵出战就以少胜多,击溃了农民起义军,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振。从此,洪承畴就开始了半生的戎马生涯。
从崇祯三年(1630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率部转战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地镇压农民起义军,并取得了辉煌战绩。洪承畴本人也官至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成为明末最负盛名的封疆大吏。在洪承畴及其同僚的围剿下,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潮。其中后来推翻明朝的“闯王”李自成在此时被打的只剩下18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
洪承畴为何在松锦大战会一败涂地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关中形势略为好转,明朝和北边满清的战争形势却日趋严重。当时满清兵强马壮,多次突破明朝边境进入内地烧杀掳掠。在满清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崇祯皇帝只好把洪承畴调往北方,防卫清军。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和洪承畴命运的决战开始了。清军出动主力包围了锦州城,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朝廷求援。朝廷下令由洪承畴担任主帅,率领八位总兵,合计十三万兵马,向锦州进军,“松锦大战”由此爆发。
洪承畴为何在松锦大战会一败涂地
不过,这一次洪承畴没能延续他的辉煌。在经过长达两年的对峙,决战,困守之后。松锦大战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一生经历过大小战事无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完胜对手,为何这次的松锦大战会一败涂地呢?
首先是他所面临的对手不同。以往洪承畴交手的对象都是农民起义军,这些起义军部队虽然人多,但是无组织无纪律,首领的个人能力也很普通,所以洪承畴在和他们交战时自然游刃有余。而清军的战斗力却比明军要强很多,清军将领个个久经沙场,骁勇善战。在兵力相近的情况下,明军想要在双方对攻中打赢清军,那就只能期待出现奇迹了。
其次是决战时机不对。在战事进行初期,明军、清军各有死伤,由于清军野战能力远胜于明军,所以洪承畴不敢冒进,而是下令让大军驻扎宁远,择机出战。不过,当时明朝所面临的环境已非常恶劣,国库中空空如也,十三万大军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饷,对朝廷来说这几乎成了一件不堪承受之重。因此,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不断催促洪承畴早日出击,速战速决。在朝廷的压力下,洪承畴只好被动选择率明军主力与清军进行决战。清军利用机动力强的优势,包抄后路,截断明军粮道,结果使得明军军心大乱。
最后,明军指挥混乱则是导致松锦大战一败涂地的关键原因。原本洪承畴作为蓟辽总督和明军主帅,应有节制全部兵马的大权。可是辽东监军张若麒却以监军身份不断干预指挥,直接导致明军在阵前出现重大失误。在粮道被断之后,明军士气正旺,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这里又出现了意见分歧。最后大家商定好时间决定分批撤回宁远,大同总兵王朴却因贪生怕死,率部先行出逃。结果使得原本精神就高度紧张的明军将士一溃千里“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因此,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松锦大战彻底失败就成了定局。战后,洪承畴被满清俘虏,并在不久投降。后来在清军南下的过程中,洪承畴指挥清军连战连捷,被世人称为清朝入主中原的“指路明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