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身上有四大弱点,被司马懿轻易玩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曹操脱颖而出,降张绣、擒吕布、灭二袁,一统江北,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其子曹丕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曹魏政权。也许是一代不如一代,曹操雄才大略,曹丕颇有城府,曹叡虽然不及其父祖,却也是一个帝王之才。然而到了曹芳之时,皇权便已岌岌可危了——当时的辅政大臣曹爽,一面把持朝政,一面打压司马懿,大权独揽,可谓权倾一时。不过曹爽并没有张扬多久,早已被他夺了实权的司马懿,于公元249年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不但消灭了曹爽党羽,还收押了曹爽本人。曹爽的失势,可谓“忽喇喇如大厦倾”。
品读历史时,每每读到此处,有人唏嘘不已,有人拍手称快。今天我们不谈曹爽势力,是否应该倒台,单来分析一下,如日中天的他,为何会如此轻易的落败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司马懿谋略得当吗?小编认为不是的,曹爽与其说是败给了司马懿,倒不如说败给了他自己。他之所以会势败如山倒,是因为他存在以下四下弱点。
曹爽身上有四大弱点,被司马懿轻易玩弄
一、他并非辅政大臣的首选人物
曹叡临终之前,紧急将司马懿召回,嘱托道:“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意思是说,曹叡病得很重,自知时日无多,把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并明言,自己临终之前,还能见到司马懿,已经没有遗憾了。由此可以看出,曹叡对司马懿的看重。
可是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却差了些火候。《三国志》记载:“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这段话是说,曹叡原本选定的托孤大臣,是自己的叔叔曹宇,只是曹宇不肯接受,才又选了曹爽。说白了,曹爽就是一个替补,作用仅在于制衡司马懿。这样的他很难服众,号召力更是无法与司马懿相比。
二、他没有战功,无法服众
就算不是辅政大臣的首选人物,如果他有足够的战功,想要树立威望也不是难事。可是他仅是宗室子弟,因早年与曹叡亲厚,所以步步高升,最后被拜为大将军,假节钺,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后来他为了建立军功,不顾司马懿劝阻,率十万大军伐蜀,结果惨败而归。司马懿则先后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定辽东、智退吴兵等战功,而且是四朝元老。两相对比之下,曹爽又落了下风。
三、任人唯亲,不遵法度,引发了众怒
曹爽身居大将军之位,又是曹叡自己选定的托孤大臣,就算他一时无法服众,只要他安分守己,也不会引发众怒。毕竟他刚开始辅政的时候,与司马懿相处的还算不错。可是不久之后,他便在亲信的挑拔之下,被权力和欲望迷失了双眼。不但开始打压司马懿,还任人唯亲,迫害忠良,引起了众人的不满。不管是士族大家,还是心怀魏室的忠良,都看不过去,对他极为抵触。原本墙倒众人推,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更何况他不得人心呢?
四、本身胸无大志
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一时半会无法解决,曹爽终究是要倒台的,可是手中握有兵权,皇帝又在身边的他,如果曹爽负隅顽抗,也能够给司马懿制造不小的麻烦,那么他为什么会迅速落败被擒,甚至被夷灭三族呢?这就要说到他最大的弱点了,那就是胸无大志。当初支持他的杨综、桓范等人,劝他挟持天子而去,再召大军讨伐司马懿,他却在听说司马懿,只会夺走他的权力,不会杀害他时,立马放弃了抵抗,“立志”做个富家翁。这让少数几个愿意追随他的人,失望不已。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司马懿在曹爽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发动政变,能够轻易成功,不仅是因为他谋略得当,抓准了时机,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爽暴露了太多的弱点。若是曹爽不犯众怒,或能力足以服众,便不会轻易被司马懿抓住机会,若他有足够的野心,便不会立马投降,让司马懿赢得如此轻松。因此,与其说曹爽败给了司马懿,倒不如说,他败给了自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