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留下的祸患,几位皇帝曾想补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提到宋太祖赵匡胤,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通过“陈桥兵变”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他继位后,为了避免朝中重臣也出现被“黄袍加身”的情况,因此宋太祖接连实施了两次“杯酒释兵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让高级将领交出手中的兵权。不仅如此,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还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最终,成功将大权集中在了自己手中。
不过,从宋朝历史的发展来看,此举也是有一定的弊端的。由于权力的集中,让统治者从此“高枕无忧”,渐渐的开始荒废朝政,过起了安逸骄纵的生活。而中央的放松,令地方将领更为松懈,反正权力不在自己手中,他们自然不会对手底下的士兵多加管教,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宋朝的军事力量渐渐颓废。不过,面对如此困境,宋朝的几位君主曾经也立志要改变宋朝疲弱的军事情况,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杯酒释兵权留下的祸患,几位皇帝曾想补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据记载,唐朝曾建立过武举制度,不过并未受到重视。宋太祖为了增强宋朝的军事力量,曾改用唐朝的武举制度选拔武将,定时举办武举考试,还派地方官员去民间寻找武艺高强的人,然后将这些人带到都城进行殿试。但官吏们经过一系列考核也仅筛选出300多人,到殿试的时候,更是没有一人能符合宋太祖的要求。不过,仔细推敲一下就能明白其中原因,这样的选拔制度其实将权力下放至少数官员手中,这导致可暗箱操作的地方太多,所以选拔结果不公正也是正常的。
不仅仅是宋太祖,宋仁宗登基后,还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武学”的机构,为的就是专门培养军事人才。这个建立似乎让宋朝的武学建设渐渐兴起,其武举规模也逐渐扩大。甚至宋仁宗还会亲自出现在考场上,考察考生的各种技能。不过,在武举考试的发展过程中,其考试内容中却加了大量的武术理论,这显然还是在考文,而非武艺。而且,尽管有不少武将被培养起来,但武将在朝中的地位依旧十分低下。到宋高宗的时候,赵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文武并重”的国家政策,但依旧未起太大的作用。
如此来看,尽管宋初的几位皇帝都觉察到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为此做出了改变,但宋朝的武举制度依旧成为了摆设。到宋末时期,宋宁宗也认识到了重文轻武的弊端,于是重新构建了武举制度,但依旧没有改善当时的环境。更何况,当时的宋朝,其社会制度已经极度腐败,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改革也无法唤醒宋朝的生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对此,你如何认为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