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

凡是对三国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自出道以来,就一直是儒生形象,成为刘备的心腹谋臣,开篇就献上强大的“隆中对”战略,为刘备拨云见日。从此之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就好比如鱼得水,让关羽张飞都吃起醋来了。从赤壁之战爆发开始,诸葛亮就开启为刘备出谋划策之路,直到最后成为蜀汉王朝的丞相。

丞相,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是文臣。诸葛亮承担的职业,也多以刘备军师为主,凭借其儒生形象,经常羽扇纶巾的谈论天下计谋,无论怎么看都是文臣的典型代表。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其一:诸葛亮是文臣,也是武将

不用怀疑,诸葛亮是文武双全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琅琊郡的望族,从小就出生在官宦之下,接受的教育都不同。在汉代独尊儒术的渲染之下,诸葛亮很明显,也是儒家的门生。在诸葛亮出道之前,就一直在隆中隐居,甚至高呼自己的才华不比管仲、乐毅差,这是典型的名士养望的手段。而且,诸葛亮多结交四方名士,比如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等等。

d8fd542afc2547a587e7b83a2519c08a~noop.jpg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

如果说诸葛亮才华一般,全部是靠吹出来的,那也就不了了之。关键是诸葛亮确实有真才实学,一出山,就为刘备献上著名的三国战略论《隆中对》,为迷茫中的刘备指明了一条称霸汉末的道路。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开始获得相关职位,第一个是军师中郎将,这是刘备为诸葛亮专门设置的。拿下成都之后,又为军师将军;建国后为丞相。建兴元年,又领益州牧,一出祁山失利后,又降为右将军,三出祁山后复为丞相。总之,诸葛亮的官职就一直兼顾着文臣和武将的含义。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蜀汉王朝文官武称为蜀汉职官的一大特征,这也是刘备将一切纳入战争轨道的一种反映。汉朝制度,将军皆负责征伐,即皆为武将。蜀汉沿用汉制,又有所改变,至蜀汉时,将军又成为一种加衔。军师将军之称,在诸葛亮之前,仅见东汉初期“左于为军师将军”(《后汉书·邓寇列传》),仅为暂时而用。但是在诸葛亮这里的时候,权力甚重。洪武雄的《蜀汉政治制度考论》认为,军师将军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

不管地位如何,在我们的观念之中,军师是谋臣,是文臣,比如法正、郭嘉等等,但是,诸葛亮身兼数职,执掌大权,加上将军二字,就名正言顺了。 而且汉末三国战争年代,军师算不上美名,加上将军二字,武气就重了。这样的情况,在蜀汉王朝基本是普遍情况,比如法正、 孙乾、吴壹、许靖、伊籍、简雍、来敏等人,皆有将军头衔。

其二:武兴王的来历

诸葛亮死后,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诸葛亮的忠心就不用多说了,汉代对“武”的定义就是对内能平定祸乱,保全疆土,威服百姓;对外频繁征战,劳动百姓,但无开疆拓土之功。这个“武”字简直是为诸葛亮定制的,再合适不过了。

诸葛亮为蜀汉开国第一元勋,戎马一生。未建国时总署左将军府(刘备设置左将军府的性质相当于雍正于战时设置的军机处,总理一切军务),建国后总理丞相事,又兼司隶校尉,相当于军、政、民以及监察一手抓。刘备死后,诸葛亮开疆扩土,率军决心北伐,“忠武”二字最贴切不过。

《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忠武是对文臣武将最大的评价吧!那么诸葛亮何时封王呢?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云:“桓温平蜀,夷少城,犹存孔明庙,后封武兴王,庙至今祠祀不绝。”

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为什么会被晋朝追封武兴王?

桓温,是东晋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名声大噪。宋代祝穆的话,是不是已经说明诸葛亮在东晋被封为武兴王呢?这或许有待商榷。孔明在东晋封王,独见于《方舆胜览》此处;若句读断为“夷少城,犹存孔明庙。后封武兴王,庙至今祠祀不绝”,则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比较古代人的文章,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些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从东晋的封爵制度来看,诸葛亮在此时封王也是不可信的。据《晋书卷二十四》 记载,西晋咸宁三年(277)对封王制度进行了调整, 确立了“非皇子不得为王”原则,但到了西晋后期因功封王者不在少数,这又成为引起“八王之乱”的重要原因。东晋王权衰弱,吸取了西晋覆灭的教训,封王者仅为个别宗室,连王导、陶侃、桓温、谢安也只是封到郡公。虽然说两晋之时怀念孔明之风犹存,“声烈震于遐迩”,但是毕竟从曹魏到西晋、再到东晋的统序一直传承,诸葛亮不可能在东晋封“王”。

不管怎么样,诸葛亮能够封为武兴王,说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真的毫无疑问,确实是定国安邦之大才。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