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名字怎么读,他们是什么关系?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荀彧(xunyu)读成了苟或,现在还经常有网友拿着个段子来开玩笑。颍川荀氏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世代簪缨,从他们取得名字可能你也看出来了,一般人真认不全。
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名字怎么读,他们是什么关系?
荀彧(xún yù),字文若
荀衍(xún yǎn),字休若
荀谌(xún chén),字友若
荀攸(xún yōu),字公达
从他们的表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了,荀彧、荀衍、荀谌是一辈人,其实他们三个人是亲兄弟。荀衍是荀彧的三哥,荀谌是荀彧的四哥,他们的父亲是荀绲(kun),曾担任济南相。荀攸是荀彧他们三兄弟的侄子,而且关系并不算近,荀攸比荀彧年长6岁。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荀卿就是荀子了,可见荀氏真是名门之后。汉和帝至汉桓帝时人物,以品行高洁著称,官至朗陵候相(两千石),明于治理,称为“神君”。有子八人,号八龙,荀彧的父亲就是所谓的“二龙”荀绲。起先,荀氏旧里叫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其旧里为高阳里。
荀昙字无智,是荀淑哥哥的儿子,他就是荀攸的祖父,官至二千石,拜广陵太守。所以荀攸和荀彧兄弟的关系这样看来就比较明确了,荀攸的祖父荀昙是荀彧的祖父荀淑的侄子,所以荀攸是荀彧兄弟的族侄。
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名字怎么读,他们是什么关系?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最终被曹操逼死。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战略、战术、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名字怎么读,他们是什么关系?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内部对于先攻打刘表还是先攻河北争执不休。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荀攸非常内秀,经常是看破不说破,所以算是善终吧。
荀衍的历史记载见于《荀彧传》,只有一件事情。公元205年荀衍担任监军校尉负责留守邺城,都督河北事。当时曹操出兵征讨袁尚,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降而复叛,遣兵密谋偷袭邺城,被荀衍察觉,尽诛之。之后,荀衍累功封列侯。
荀谌,一直是袁绍的谋士,这和荀彧、荀衍、荀攸不一样。他见于历史记载也只有一件事,就是说服韩馥让出冀州。公元191年,袁绍派遣荀谌游说韩馥,他对韩馥说:“公孙瓒统率燕、代两地的军队乘胜南下,各郡纷纷响应,军锋锐不可当。袁绍又率军向东移动,意图不可估量,我们为将军担心。”韩馥心中恐慌,问他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
荀谌说:“您自己判断一下,宽厚仁义,能为天下豪杰所归附,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又问:“那么,临危不乱,遇事果断,智勇过人,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再问:“数世以来,广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在荀谌一顿操作之下,韩馥就乖乖地把印绶送给了袁绍。荀谌最后一次见于记载,是公元200年作为谋士,跟随袁绍参加官渡之战。
陈群和孔融讨论论汝、颍人物,他曾评价:“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对荀氏家族才俊们评价很高,荀彧、荀攸、荀衍、荀谌、荀悦都是才高八斗,品节高尚的俊才。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