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末代摄政王载沣退休后的生活

载沣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在溥仪继位时被慈禧任命为监国摄政王,与隆裕太后共同辅佐溥仪。由于隆裕太后在国政大事上向来没有主张,所以他成为宣统年间,实际的掌权人。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瞬间席卷中国。眼见各地纷纷独立,清廷更是岌岌可危。无力应付局面的载沣,只得把军政大权拱手让给曾被他罢斥回籍的袁世凯。同时解散皇族内阁,并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务。

此时,载沣不过29岁,正是而立之年。然而他却不得不选择退休回家抱孩子。那么他退休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此时,载沣不过29岁,正是而立之年。然而他却不得不选择退休回家抱孩子。那么他退休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末代摄政王载沣退休后的生活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宣统帝溥仪也退位下岗。

尽管清廷灭亡是大势所趋,但心有不甘的满族遗老们,却将责任归结到载沣和溥仪身上。骂他们父子庸碌无能,软弱窝囊,是葬送大清国的罪魁祸首。

载沣对这些声音不理不睬,闭门谢客,看书画画。还纳了侧福晋邓佳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不过,完全说载沣游离于政治之外,也是不对的。

1912年8月24日,孙文突然莅临醇亲王府拜访载沣。

孙文的来访,一方面是赞扬载沣在辛亥革命时主动退位,是弥足珍贵的民族大义精神,同时还肯定了他不问政治不参与复辟的行为。

载沣和孙文相谈甚欢,并借机定下日期设宴招待孙文。

孙文亦在临走时,将一张亲笔签名照送给了载沣。

载沣之所以要宴请孙文,他还是从皇室长远利益考虑。原来自从隆裕太后和袁世凯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后,载沣就一直担心会不会一直实施下去,所以当孙文造访他时,他便盛情相邀,打算尽一步落实此事。

果然,在9月11日的宴会上,孙文虽没有发言,但在进餐的过程中,他表态,民国对于《清室优待条件》,会一直延续下去。

袁世凯任职大总统后,为了复辟称帝,他找到了有影响力的载沣。表示只要清室支持他称帝,他就将《清室优待条件》写入宪法。并且还主动提出待他举行登基大典后,即让女儿和溥仪完婚做皇后的建议。

袁世凯的建议,让载沣心花怒放。因为他一直都在寻求一个能让《清室优待条件》永不作废的办法,如果写入宪法,成为国法,也就永远不能废除了。

两人一拍即合,载沣作为清皇室的代表,很快给出一张拥护袁世凯称帝的公文。

只是袁世凯称帝仅83天,就在全国人民的讨伐中,忧惧身亡。他承诺的一切也就没有兑现的可能了。

黎元洪上台后,不死心的载沣又花重金运作,希望能“召开国会,速定宪法”,将《清室优待条件》写入其中。

在载沣的争取下,副总统冯国璋、议会长汤化龙等人都支持将《清室优待条件》写入宪法,以保障清皇室合法权益。

然而,由于张勋复辟,导致载沣的愿望功亏一篑。

载沣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1924年11月,西北军阀冯玉祥派兵入驻紫禁城,不光撕毁了《清室优待条件》,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载沣对此事极为惶恐,又害怕溥仪被人利用,所以他对溥仪管制得较严。但凡有人来拜访溥仪,他都加以阻拦。实在拦不住,他就在旁边守着,唯恐那些人撺掇溥仪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来。

溥仪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再加上从小就不在载沣身边长大,所以对载沣的行为非常抵触。后来竟伺机逃出了醇亲王府,住到日本使馆去了。

载沣数次劝他回家,他都谢绝了。

后来溥仪又搬到日本人给他安排的天津张园。载沣无奈,多次去看望他,希望他不要与日本人走得太近,但劝说无效。不久溥仪在日本人的诱骗下,还是到伪满洲国做皇帝去了。

溥仪登基后,载沣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扶持溥仪登基,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他对溥仪非常担心。

尽管溥仪一再写信来,要他去长春重享皇族生活,日本人也多次上门游说他举家搬迁长春,并给他下了职务任命书,都被他拒绝了。

为了劝说溥仪,载沣曾专门跑了一趟长春。遗憾的是,对于他的劝说,溥仪无动于衷。载沣见溥仪执拗,只得孤身回了北京。

此后抗战爆发,日本人又多次找到载沣,希望他能出任伪职,但都被他拒绝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载沣起先还担心新的政权建立后,会不会对他们这些皇族遗老们进行清算。然而他不久就发现,政府对他们不仅没有人身攻击,经济打压,反而对他们处处尊重,并在生活上给予了许多帮助。

载沣对政府的行为大为感激,于是也积极地投身于新北京建设的大潮中。他先是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将住了一辈子的醇亲王府和花园都半卖半送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随后他又将所藏多年的珍贵书籍全部赠送给了国家。

1950年8月,载沣在得知溥仪在抚顺战犯所里接受劳动改造后,长舒一口气。

1951年2月,老病缠身的载沣病重,医治无效,溘然而逝。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