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司马迁的《资治通鉴》被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等风云人物奉为经典。他们对于《资治通鉴》的评论也是各有千秋,《资治通鉴》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目的,因此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本和《资治通鉴》相媲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直奔主题的,开篇用一句话就讲完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具划分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我们知道周代各诸侯国将公室子孙分都能封为大夫,作为这个时期的大夫都有一定的封地。经过晋国时期的骊姬之乱,于是晋献公下令逐杀诸公子。这件事情使得对于那些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制约力量。这是三家分晋的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晋国曾经迁都侯马的时候,晋国便已经进入了末期,那时候六卿没有制约力量,势力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所谓的六卿指的是:韩、赵、魏三家和智伯、中行、范氏。在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后, 从晋文公时,韩、赵、魏这三家就是晋国的大族,到公元前458年,当时最强大的是智氏家族,智伯作为智氏家族的族长,却有才无德。就这么一手好棋却毁在了智伯手上,当时智伯仗着自己的势力强横想一点点地蚕食韩、赵、魏这三家的地盘,但最后却被韩、赵、魏联手消灭了,历史永远偏向于正义,毫不意料的智氏宗族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自此六卿就剩下韩、赵、魏。这才有后面的三家分晋。

历史车轮总是前进的,到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就只给晋国剩下”绛”和“曲沃”两地。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我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家分晋”并不是一蹴而就,前戏就有两百多年,就是在分晋的过程也是个持续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之久,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三家击败知氏之后,立即就对晋国进行了瓜分。这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结果,当时时期对名正言顺十分看重,三家缺少的就是的成为诸侯的名分。

三家分晋真正拉开序幕的在公元前448年,荀瑶的弟弟荀宽,兵败后放弃晋国的领土,率其族人投奔秦国。

在廪丘之战,魏文侯朝见周天子。这时候魏文侯提出了周天子才是天下共主,希望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能出面讨伐无道的齐国,为三家讨回公道,魏文侯希望三晋在得到天子的号令时候,率领其他诸侯讨伐齐国,以震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威名,同时这也是三晋为周王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魏文王这一手玩的相当高明,理由十分充足毫无破绽,只要晋国同意这要求,三晋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了。

周天子也不是笨蛋,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委婉提出:你们三家本不是诸侯,如何能率领其他诸侯,这样肯定不妥。名不正言不顺,不能出兵。

这时候魏文王提出,我们并不是要率领诸侯,我们只是代表晋国率领诸侯,我们出兵也是也晋国的名义,这样才能显示我周天子的威望。

周天子最后只能妥协,大势所趋,最后只能提出你们没有其他要求。魏文王这时候表示:韩、赵、魏只有对您的忠心和诚意,你才是天下的共主,我们绝无二心。

周文王最后不得不下令:我以天子身份,号令你们三晋征讨齐国,扫灭违背周礼的行为。这道命令一下晋国已经无力回天了。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打着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旗号三晋联军继续攻打齐国。三晋这时有了天子的号令,可谓是名正言顺的出兵,出兵前,又联合了宋国、越国等诸侯,对齐国发起了多面围攻,齐国也是无赖,成为了三晋的踏家石。

齐国有是有能人叫田括的人,直接看透了三晋的意图,这次伐齐国,并不是表面上的原因,只是因为三晋需要一个名分。最后齐国只能和晋国和好,这等同于间接承认三晋的地位和名分。

但是三晋也不傻,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与,如果没有实际好处肯定是不会撤军的。没办法最后齐国只能答应以后不再修筑长城,这实际上等同在军事上解除三晋的防御。三家分晋进入高潮。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最终以齐国妥协达成协议,这时候伐齐联军没有了借口,只能离开齐国,但是在回国的路上,诸侯们去朝见了周天子。

齐康公在朝堂上表示我承认了错误,承认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自愿接受惩罚。当然齐康公也知道,仅仅是这样还远远不过,最后提出是韩,赵,魏三晋帮齐国认识错误,这是三晋的功劳很大,虽说这是奉周天子命令,但三晋才是这次的主力,他们为维护礼法确立周天子的威望立了悍马功劳。所以,请周天子根据礼法封三晋为诸侯。

周天子见大势已去,最后无话可说,只好册命三晋为诸侯。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室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战国即由此开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