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曾经称霸春秋二百余年的晋国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新兴的国家韩、赵、魏。晋国从周成王封唐叔虞开始,晋文侯之后又经过了近70年的内乱,晋献公时开始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时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称霸中原。晋厉公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看着晋国在春秋时期的辉煌,怎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国家会灭亡呢?

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

我们可以用邀买人心来概括,自西周武王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将土地给分封子弟和有功之臣,随着历史的发展,亲缘关系的远疏,作为君主或大宗可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慢慢削弱了天子和诸国诸侯国君的实力,至后期常常有小宗挑衅攻击大宗的事件。而在晋国发生的一场小宗取代大宗的事件则为晋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这场近70年的内乱后晋献公为了防止再发生此事,遂尽诛公子,造成了晋无公族的局面。而晋国在崛起和称霸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战争,战争有胜负,胜利了就要对功臣进行封赏。当时国君手里有大量的土地遂将土地封赏给功臣。所以在晋国内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异性封地。经过不断的封赏,国君直属的土地越来越少,出现了类似于周王室一样的局面,就是卿大夫的力量越来越大,君主的力量在不断的封赏中越来越弱。而这些卿大夫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斗阵。

晋文公时,一方面晋国国力膨胀,另一方面为了安抚国内贵族,晋文公改革军事建立 军政合一的政权模式,首先是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上中下三军,后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为五军。晋襄公时改设置三军,每一军设将、佐,这就是著名的六卿制度。六卿军权政权一起抓,这就是所谓的马上治军,马下管民。经过而这些异性卿大夫有自己的封地、人口、武装。为了争夺六卿位置,展开激烈的争斗。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

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晋国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史称晋国“六卿”。这六家卿大夫互相争打,到后来又以柏人之战灭掉中行、范氏。形成了四家执政的局面。智、赵、魏、韩,四家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斗争。公元前458年在四家灭了中行氏与范氏后未经晋出公的同意竟然私自瓜分了这两家的土地,而晋出公联合外部的齐国、鲁国来讨伐四卿,四卿于是反击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反而败了,在逃去齐国的半路上死。而知伯立了晋哀公。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晋国国君权利是何等的弱小,国君需要联合齐鲁两个国家来讨伐自己的臣子,而且还打了败仗,自己也死在了逃跑的路上。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杀死了智伯,吞并了他的全部土地。

公元前433年(晋幽公元年),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晋桓公二十年(前369),赵成侯、韩懿侯迁晋君于屯留。晋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迁晋君于端氏。晋静公八年(前349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又将晋君迁回屯留。不久,韩玘杀晋君,晋国最终灭亡。

就在三家分晋的51年后,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而此时曾今秦国东进的屏障-晋国早已不在。从此秦国开始了崛起到统一天下的进程。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