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发起人究竟是谁?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一场震惊所有国人的兵谏在西安爆发了,在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合力下,他们把当时正准备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扣押了起来,由此就发生了非常著名的西安事变。
如果单纯从兵力上来说,当时西安事变的主导者理应是东北军的张学良,因为张学良的军队人数是最多的。
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发起人究竟是谁?
张学良九·一八事件前后的势力庞大程度
在九·一八事变前、中原大战后,张学良的势力范围一度覆盖了大半个北中国,手下坐拥着40万大军,跟蒋介石划南北而共分天下起来。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张学良损失了不少的兵力,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又丢掉了自己的大本营,丢掉了自己赖以为生的根本。
后来他因为受到全国舆论的讨伐,所以辞掉过一段时间的职务,虽然不久后他又重新掌握了东北军,不过很多非嫡系的部队也在这场波动中离他而去,是他手下的部队折损严重。
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是和蒋介石称兄道弟的大军阀、虽然只是国民政府的海陆军副元帅,但是就连蒋介石也不敢对他急眼,所以当时他的地位是和蒋介石平起平坐的。
但是丢掉东北之后的张学良,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急速下降了起来,张学良也为了生计带着东北军投靠了蒋介石乞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蒋介石的调令下,张学良的军队为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行动折损非常严重。
正因为此事,张学良在心里埋下了对蒋介石深深的不满,只是缺少了一个爆发的引子罢了。
一直到西安事变的时候,张学良的手下还掌控着十五六万的军队,虽然兵力相比于巅峰时期损耗了大半,但是从地位上来说,张学良却还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军阀之一。
杨虎城的抗日热情以及他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导身份
而杨虎城就不一样,杨虎城虽然是陕西的军阀,但是因为他的根基太浅以及发展的条件有限,一直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手下也只有四五万的军队。
所以从手下部队的士兵人数来看,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物,从表面上看,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主导人物是没错的。
不过我们回归本质,我们可以发现西安事变的实际主导者应该是杨虎城,因为如果没有他,张学良根本不会发动西安事变。
杨虎城早年是在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中支持孙中山壮大起来的,他在当时没有投靠实力最强大的袁世凯,反而选择了孙中山,从这方面来看,他是恪守着正义,也因此他遭受到了袁世凯的强力镇压。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更是四处奔走强力要求蒋介石抗日,他的奔走坚持了整整五年时间,他拒绝为蒋介石打内战,在真正的大敌面前,杨虎城的内心燃烧起了强烈的抗敌焰火。
所以他一直对蒋介石迟迟不肯抗日耿耿于怀,这才在西安事变前夕,经过多番的游说之后,彻底说服了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的将军们,这才开始有了西安事变。
从这方面来看,杨虎城确是西安事变的主导者无疑,张学良的性格实际上是非常优柔寡断的,从他的人生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完全就是一个率性而为的热血青年。
虽然他对蒋介石有过不满,但是如果没有杨虎城的游说,以他的性格是根本不会发动西安事变的,我们可以从西安事变发生没多久张学良就后悔的事情看出一斑。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不同结局
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先后遭受到了蒋介石的软禁,因为张学良西安事变后没多久就将蒋介石主动放出的行为,还有他对蒋介石诚恳的道歉态度,以及在他的好友宋美龄的保护下,张学良避开了蒋介石的杀机,一直活到了一百岁的高龄才在美国去世了。
而杨虎城就不同了,因为杨虎城始终都没有认为自己错误的原因,所以就在1949年9月份的时候,被蒋介石手下的毛人凤派人杀害了。
当时不仅杨虎城,包括他的儿子、女儿以及他手下的秘书夫妇还有秘书夫妇的儿子小萝卜头,还有副官、警卫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命丧在毛人凤的屠刀下。
其实当时李宗仁已经签发了释放杨虎城的命令书,但蒋介石却利用自己在军统内的影响,直接让军统派人杀害杨虎城一家人。特务们接到任务以后,认为要想做得干净,必须把杨虎城一家三口和其秘书一家人全部灭口,才不至于走漏了风声。此时,杨虎城的妻子已经在软禁期间病逝了,身边只剩下20岁刚过的儿子和一个在狱中出生、尚未成年的小女儿。将军的秘书一家三口也被关在一起。
军统领命以后,先是和杨虎城会面,假称要释放他,把他们一家骗至重庆的戴公祠,称先让他们在此休息几日,等待蒋介石的接见。杨将军和儿子先后进入了戴公祠,特务突然掏出匕首扎进了杨虎城儿子的后腰,只听他大喊一声“爸”,就倒在了血泊中。杨虎城闻声回头,也被特务匕首刺中。他们怕杨虎城没死,又补了几刀。而后如法炮制,又杀害了杨的小女儿和秘书一家三口。最后还用化学药水毁尸灭迹,悄悄把尸骸埋葬。
解放以后,几位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的杀手被逮捕枪毙,只有一个叫杨轻典的,因为后来曾勇于保护19名革命人士免遭蒋军杀害,被赦免罪责。但之后的几十年,一直生活在对亲手杀害杨将军的自责之中。杨将军的小儿子和女儿虽然被杀害了,但年长子女早早被我党保护,安全地生活在根据地,所以杨将军并没有绝后。50多年后,杨将军的孙子杨瀚设法找到了杨轻典。后者面对杨将军的孙子,无言以对,泪流满面。而杨瀚却只和他聊家常,临走的时候祝福他长寿。也许他是想用这种方式,让杨轻典忘掉过去,在新中国的和平年代中好好生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