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1402年7月,明成祖朱棣登基为帝,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失败与错误的削藩政策息息相关,自古削藩就是一大难题,至今看来只有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效果最理想,那建文帝为什么不使用“推恩令”削藩呢?
建文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平均分给自己所有的儿子。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趁机削弱他们的势力,藩王逐步瓦解,对朝廷不再具有威胁。
建文帝之所以不使用推恩令削藩,主要是因为汉朝的藩王与明朝的藩王完全不同。西汉的藩王经历数代的发展,俨然就是国中之国,这些藩王直接管理封地,只接受皇帝的节制。虽然经历了“七国之乱”,但汉武帝还是心有余悸,通过推恩令将封地瓦解达到削藩的目的。
明朝的藩王制度完全不同,朱元璋仿照春秋时期“尊王攘夷”,让会打仗的儿子去守边疆,效果其实还不错,朱元璋曾经感慨:朕北顾无忧矣!最惨的是明朝藩王既没有封地,还没有兵权,藩王要调兵需要皇帝的批准和地方将领的配合,朱棣造反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张昺、谢贵,吞并他们的军队占领北京城。
既然明朝藩王没有封地,推恩令瓦解封地的办法就不存在了。那明朝藩王没有封地和军队,建文帝为什么还要削藩呢?其实很简单,朱元璋可以指望儿子们守卫边疆,可是建文帝会觉得叔叔们可靠吗?还有藩王和地方将军混在一起,会不会变成他们的嫡系部队,这会对皇权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尽管藩王没有谋反,建文帝还是要削藩。
还有就是推恩令实施起来比较慢,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刚继位,就开始了简单且激烈的削藩,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接连被废,其中周王还是朱棣的同母兄弟。如果用推恩令的话,哪有这么快速的效果!就连朱棣,也是靠装疯卖傻才侥幸躲过一劫。
推恩令虽然效果不错,但也间接造成了西汉的灭亡。推恩令将西汉的皇族子弟全都打发到了民间,导致王莽篡汉的时候,没有一位有实力的诸侯王捍卫刘姓皇族,这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时候想不到的。
当然建文帝直接实行削藩最后也失败了,他听从黄子澄“先易后难”的建议,以为朱棣“独力难支”的时候必定乖乖就范。可是建文帝想不到,自己向实力较弱的叔叔们开刀的时候,却给了朱棣准备造反和反攻的时间、机会。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