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百家争鸣”究竟在“争”什么?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动、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集中反映。当时,社会面临大变革,旧秩序瓦解,新秩序萌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在政治上,王室衰微、列国纷争、天下动乱、礼崩乐坏、等级失序,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

在经济上,铁犁牛耕逐渐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小农经济形成。

在思想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在阶级关系上,作为统治阶层最底层的"士",逐渐崛起,受到重用。

“百家争鸣”究竟在“争”什么?“百家争鸣”究竟在“争”什么?

在这样大动荡、大变革的背景下,士阶层出于安生立命的需要,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案,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所以说,百家争鸣,“争”的是治国理念,“争”的,是面对原有社会秩序的崩塌,如何构建一个新的统治秩序?以下是儒家、法家、道家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案。

1.“王道说”——儒家推崇人治,提出民本思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

2.“霸道说”——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律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3.“帝道说”——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简言之:“百家争鸣”是治国理念之争,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道家提倡“无为治国”。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