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发生过吗?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古代故事,来自于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周本纪》,讲述西周时昏君周幽王,为讨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诸侯前来救援,最终被灭亡,周幽王也因此了女色亡国的反面典型,历代皇帝都以此作为警示。

但是,最新的历史考证发现,司马迁先生写的“烽火戏诸侯”是以讹传讹,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让人大跌眼镜。

《史记》《列女传》记载,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褒姒是一个冷美人,平日里不爱笑,任凭幽王想尽了一切办法,褒姒就是不笑。

周幽王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决心让美人笑一次。

在古时候,各国都建立很多烽火台,有外地入侵,就点起狼粪,各诸侯国看到笔直恶狼烟,立刻派兵昼夜建成赶来驰援。这一天,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们来到了一座高大的“烽火台”。命将领点狼烟,属下的将领赶忙劝阻,周幽王毫不理睬,继续下令点火。

诸候看到烽火台狼烟四起,立刻起兵,部分昼夜来到都城救援,当他们盔歪甲斜,呼呼带喘来到城下时,却发现是一场空,都呆呆地发楞……,看到这一幕,褒姒终于开怀大笑,周幽王看到褒姒乐了,非常开心,此后,周幽王又玩了几次游戏,最终,诸候不再带兵前来了。

这就是《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年代最早的烽燧遗址是西汉的遗物。所以,除了司马迁的《周本纪》之外,并无其他材料,更无考古发现证明,西周时代的关中地区有过烽燧。

烽火台,是汉代边防体系的重要设施之一。一旦匈奴入侵,前方的烽燧可以及时预警并略微迟滞敌军,长城边墙则能阻断匈奴小部队的袭扰与侦查,后方的屯兵要塞则根据烽燧、前哨提供的情报组织反击。

最近,清华大学教授在挖掘“清华简”中有了重大发现:历史上没有发生“烽火戏诸侯”这回事儿,司马迁也是把以讹传讹的故事写入了史记当中。西周末年的时候,还没有烽火台一说。

《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发生过吗?《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发生过吗?

据最新的考证发现,周幽王娶了来自西申国的王后,生了太子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又娶了褒姒,生了伯盘。周幽王宠爱褒姒,就想废了宜臼,改立伯盘为太子。宜臼一看大事不妙,出逃到了舅家西申国。周幽王从内心里喜欢褒姒和她的亲生子伯盘,害怕废太子宜臼以后,一旦他的实力强大了,要回来争夺王位怎么办?于是,周幽王干脆带着伯盘一起带兵杀向西申国,杀死原太子宜臼,以绝后患。

西申是个小国,无力和强大周王室抗衡,于是就向邻国曾国求援,可是曾国兵力也有限。为了救西申国,于是他们带着厚礼找强大的少数民族犬戎求援,并承诺事成之后,给以重礼酬谢和大量美女,犬戎爽快地答应了。

周幽王率领军队来到西申国时,满以为会很快灭了西申国杀了太子宜臼,没想到,凶悍的犬戎军队杀出,周幽王军队溃败,他和伯盘被杀。

西周灭亡后,宜臼并没有顺利登上王位。大臣们拥戴周幽王的弟弟为王。叔侄之间又展开了长达21年的战争,最终,在晋国国君的支持下,宜臼获胜,是为周平王。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类似《系年》的编年体史书之外,近2500枚清华简中还有类似《国语》的国别体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都是两千多年来没人见过的。

2008年6月,有人获悉:香港文物市场上有一批重要竹简要出售,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获悉后,立即向清华大学校领导汇报了这个消息。领导问:能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批竹简的意义?李学勤答: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司马迁也没有看过的典籍。

当年7月15日,竹简搭乘飞机从香港运到北京,从进入清华大学的那一刻起,这批无名竹简拥有了今后将声名赫赫的名字——清华简。

经过国内多名学者专家鉴定,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中收录的《系年》,是一部历史著作,由138支简组成,从西周建立写到战国前期,记录了周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解密了不少历史疑案。

随着清华简的挖掘,以及考古队发现,也许,不久的将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震撼,我们以往熟悉历史将重新改写。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