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到底是不是卖国条约?
关于《尼布楚条约》大部分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因为条约的签订也意味着清朝放弃了远东权益,而且这一条约是在清朝与沙俄的战争胜利后群签订的,讽刺意味十足!
毕竟要是打输了,那也没啥好说的,但问题是清朝打赢了,还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放弃了远东的利益,变相来看,妥妥一个辱国条约。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么?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事《尼布楚条约》的本质是清朝与沙俄两国就远东利益的分配条约。
促成《尼布楚条约》的背景则是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及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清军与沙俄两次雅克萨战役,最终由清军取得胜利。
雅克萨之战,相对其它战争而言算不得一场大仗,只是清帝国与沙俄帝国之间的小规模战役。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国第仅有450人、清军3000人,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国出动826人、清军2100人。
《尼布楚条约》到底是不是卖国条约?
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详细过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有不少人认为清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主要是通过长期围困的办法,反映了清军战斗力孱弱。我想做个反驳,清军2100人对阵沙俄826人,虽说清军人数占优,但沙俄据守城池,这样的人数只能说双方势均力敌。而且最后俄军仅剩150人投降,其余皆战死,而清军并没有付出多少伤亡,可以说这是一场成功的战役。
战后,清朝与沙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就远东利益做了分配。
首先我们简单说下《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条约最核心的内容有三条分别是:
1、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到海,南属中国,北属俄国。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雅克萨属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
那么,按照这一条约,清朝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卖国条约?
我认为这一问题要分成下面几个个方面来回答,划界前的归属、康熙的选择与考量、清朝所能控制的疆域的极限。
①、首先是划界前的归属
事实上,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这片土地本来没有归属,又或者说归属权不明,到底是属中方还是属俄方,说不清理不明。
当时,清朝在北部边陲并不存在所谓的国界概念,主要是因为这片土地地广人稀,甚至是原本生活在满洲人也很少会来这里。在这里土地上生活的除了入侵的俄国人,便是蒙古布里亚特蒙古即“浩里土默特”。
明朝覆灭后,清军大举入关,大量满人随之迁入关内,他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关内的统一战争上,这里便成了所谓的“三不管地带”。
也就是说,事实上这片土地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片“无主之地”,什么是无主之地呢?即这片地区只存在实际控制的概念,没有国土的概念。
那么问题来了,这片土地当时被谁实际控制?早在崇祯年间,沙俄的势力便已经开始渗透,并“偷摸”建立了不少据点,而且当时当地的浩里土默特首领已经臣服于沙皇。
那当然当时的实际控制者是沙俄。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康熙自己也曾承认,在条约之前当地已被沙俄控制了五六十年。
从这里出发,清朝当然是赚的,沙俄当然要忿忿不平,清朝这不“明抢”么?
②、康熙的选择与考量
康熙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决定打雅克萨之战,因为他的处境十分的险恶,稍有不慎,必将万劫不复。
在雅克萨之战爆发的四年前,即1681年底,清军才攻入云南昆明,平定了持续时间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爆发的两年前,即1683年,才覆灭明郑政权。
当时的清王朝,自康熙即位6年后亲政起,前前后后打了近10年的仗,对国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除了国力难以为继外,康熙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盘踞在清王朝西北的准噶尔汗国。
可别小瞧准噶尔,在当时准噶尔可是一个横跨中亚的强国,其鼎盛时期所控制的疆域达到了700多万平方公里,比之当时的清帝国也不遑多让。是一块硬骨头,如若与之开战,清帝国需要动用的力量无法估量。事实上,清帝国跟准噶尔之间的战争也延续了70余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正是因为准噶尔这个威胁的存在,康熙这才摇摆不定,所以说打雅克萨之战,康熙下了很大的决心。
再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同年,准噶尔便打到了漠北蒙古,第二年更是挺进到克什克腾旗,同年与清军在乌兰布通交战,早知道这里距离清王朝的京都北京仅有800里远。
如果你是康熙,面对这样的局面,你还会选择和沙俄去争夺远东么?
显然,他没有选择同沙俄、准噶尔两线开战,而是快速解决与沙俄之前的矛盾,让自己腾出手来对付葛尔丹,如果把沙俄逼得太紧,最终只会让沙俄与准噶尔联合起来,这对清帝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前文有提过尼布楚条约的本质实际上是沙俄与清帝国就远东利益的分配,以外兴安岭为界,东西伯利亚划归俄国。条约签订后,沙俄也确实老实了150多年,一直到1840年后,为了海参崴和旅顺这样的不冻港,沙俄才开始渗透和控制远东。
也就是说,清朝以东西伯利亚换来了与沙俄150年的和平与沙俄就清帝国与准噶尔之战保持中立,这才是康熙的最终目的。当然目的达成了
③、清朝所能控制疆域的极限
我们必须明确,古代不比近现代,受限于交通、通讯、国力等诸多因素,一个国家对疆域的控制力是有上限的。如果哪个国家不顾自身实力,一味扩张,那么最终的结局必定是毁灭。
如一战的沙俄、德国,二战的日本,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对当时的清朝而言,西伯利亚便是它的极限。
这一地区在当时而言是苦寒之地且地广人稀,清帝国若想实质控制整个远东地区,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估量,而且就算你真的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也不见得能有见响。
如果你还不理解,那么想想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为何要收边?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又为何要放弃交趾?大明第一败家子明英宗朱祁镇三征麓川打了胜仗,最后又为何还是把缅甸给丢了?这里面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能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来考虑古人,更多的是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确,以康熙朝的国力,如果仅仅只是专注于对东西伯利亚的控制,或许可以实现,但迫于准噶尔的压力,康熙没有这个机会。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