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前最后一首诗,为何只有短短三句?
说起唐诗,没有人不知道李白,他的一生,充满了孤傲与酒香,他是人间的谪仙,诗中的王者,他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想象瑰奇,气势磅礴,旷古烁今,令无数人钦慕折服,那么诗仙李太白,他的最后一首诗是什么样的呢?
李白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来历和去向都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李白是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人,但是他的家世和家族却不甚详细,有历史学家认为李白和李世民是同宗的族兄弟。关于李白的死法,也莫衷一是,比较常见的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在《旧唐书》记载的,李白饮酒过度,在宣城醉死。第二种说法在正史多有记载,并且经过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说是李白已是花甲之年,却向李光弼请缨上阵杀敌,想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为国家尽一份力,但病重而死。第三种说法则是在民间流传开的,极具传奇色彩,说李白在江边饮酒,醉后看见江中的月亮十分美丽,于是跳到水里捞月亮,溺死于江中。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李白的逝世时间大致不差,在受到永王谋反的牵连后,李白被流放夜郎,后又遇赦得还,但是在金陵病重,此时病榻之上的李白,写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郑重的交给了族叔李阳冰,不久后溘然长逝。
李白生前最后一首诗,为何只有短短三句?
李白最后一首诗,就是《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写这首诗时,李白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因此,这首诗的情感十分丰富复杂,蕴含了李白对人生的遗憾和眷恋,可以看成是李白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大鹏是传说中的神鸟,出自于庄子的笔下,李白在诗中将自己比作大鹏,欲扶摇直上九万里,振翅图南。李白经常以大鹏来表达自己伟大的志向,他一直想实现胸中的政治抱负。
从李白垂暮之年还请缨杀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并非表面那般遗世独立,他心中也有想为家国天下做一番事业的热血,然而一生都未曾实现,唐玄宗和那些达官权贵只是看中他的诗文,想让李白为自己写诗,后来又多次遭贬谪。因此李白才会说“中天摧兮力不济”,大鹏想振翅九天,但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从第一句,我们可以感受李白的抱负以及不甘。
第二句,李白说大鹏振翼扬起的风激励着万世,然而飞到扶桑的时候,却被绊住左袂。这句李白想表达自己虽然受到大鹏这种精神感染,一生奋飞,自己虽然壮志未酬,但是这种精神,一定会影响后世,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感叹曾经游于扶桑,但是被挂住了左袂。
“游扶桑”,指的则是来到了唐玄宗身边,李白一生因诗名所显,也因诗名所累,唐玄宗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诗中的“石”,应是“左”字之误,引用了庄忌《哀时命》的“左袂挂于扶桑”。
最后一句是化用了孔子泣麟的典故,当年麒麟死,孔子为之哭泣,现在大鹏“力不济”而亡,谁为之哭泣?此句一是感叹自己,死后或许大家相传惋惜,但是没有谁真正懂他,没有知音,没有谁为他哭泣。当然,李白不知道有一个叫杜甫的后辈十分的懂他,写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诗句,杜甫的这句诗和李白这首惊人的契合,可能杜甫才是最懂李白的人吧。
李白一生飘逸不凡,如尘外孤标,所歌所咏,均气势非凡,睥睨天下,而生前的最后一首诗,全是自哀自怜,充满着不甘于不舍,他把所有的遗憾,写成这三句慷锵有力的诗句,流传给后人,每每读到这首诗,都黯然泪下,因为这才是真实的李白,脱去谪仙的虚名,他只是一个想为天下做些事的有志之士,然而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可歌可叹!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