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是卑鄙小人还是大唐军神?
明清之际,有部著名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其中有位北平王罗艺在战争中被小人暗算,后来其子罗成也被这个小人设计,又导致淤泥河内乱箭射死,不久此人投降大唐,但因与罗家有世仇,所以当罗成之子罗通率唐军征讨北方渤海国时,他又想设计让罗通陷入敌军包围,没想到奸计败露,罗通将其杀死,报仇雪恨,但是其子孙后代延续了这份仇怨,叛出国去与大唐世代为敌,这位小说家笔下的奸贼名叫,苏烈苏定方,如果他泉下有知,知道自己被这么编排,恐怕要揭棺而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且让我们从头道来。
苏定方,冀州武邑人,隋末天下大乱,贼寇四起,他的父亲在地方上有些声望,组织乡兵保境安民。
年仅十五岁的苏定方就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其骁勇异常,数先登陷阵,备受乡党推崇,后来他带兵投靠河北义军领袖夏王窦建德。
李世民以雷霆万钧之势大败夏军,苏定方就辗转投奔窦建德的旧部,继续对抗唐军,这种地方性的抵抗最终没能阻挡李唐定鼎天下。
所以武德六年(623年)经历了兵败如山倒,苏定方选择归隐故乡,但久经战阵的男儿怎能耐得住没有金戈铁马的岁月。
正值江山鼎格,唐帝国安内攘外、北击突厥之际,苏定方被李世民启用,跟随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进攻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贞观四年(620年)二月初八的晚上,他率两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为先锋,在迷雾中悄悄进军。
当雾色渐去,他远远望见了可汗的牙帐,史载他纵马突袭,驰杀数十百人,面对苏定方神兵天降一般的突袭,颉利可汗仅带着数十骑逃跑,其余部众全都投降。
等李靖大军赶到,继续把突厥打的溃不成军,俘获十余万,苏定方一战成名,不久进封左卫中郎将,这份荣誉来得太快,而接下来的寂寞也持续的太久。
正史中直到李世民驾崩,唐高宗李治继位,都没有任何关于苏定方的记载,这一转眼就是整整二十多年,等突厥再度来袭,苏定芳再度披挂,跟着程知节,也就是那个被小说家写成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北上远征时,他已是位年近六旬的老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定方好像丝毫没有被岁月磨去了锐气,反倒老而弥坚,就在一年前,即永徽六年春,高句丽进攻新罗,后者向大唐发来求救信。
五月,苏定方奉命驰援,他渡过辽水,马踏朝鲜半岛的土地,高句丽人见他兵少,趁势来袭,没想到被他一波反杀,铩羽而归,俘杀千余人。
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是卑鄙小人还是大唐军神?
是役后,苏定方被拜为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并被再次调入出击突厥的大军,任前军总管。
面对人马众多来势汹汹的突厥,这注定是一场恶战,双方你来我往打了一年多,直到翌年十二月才终见分晓,而胜负的关键还是苏定方。
彼时唐军在鹰娑川与突厥两万骑兵交锋,酣战之际,突厥人又来了两万增援,如果让这股生力军加入战场,形势危矣,正赶上此时苏定方所部在小山岭上休整。
见此情形,他又一次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史载,贼众大溃,杀千余人,所弃铠仗、牛马籍籍山野不可记。
照理说这本是泼天的功劳,没想到唐军副大总管王文度心生嫉妒,担心苏定方继续立功,遂强摁着大军不许进攻,结果士气低迷。
不久有胡人来归附,王文度又出馊主意,说这帮胡人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资。
面对这种行径,苏定方坚决反对,他说如果这么做了,咱们不也成了贼了嘛,那还说什么平叛大义,但孤木难支他最终没能阻止这场分赃恶行,只能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这笔横财,分文不取。
等到班师回朝后,皇帝李治察知此事,干脆利落地将王文度罢官去职,苏定方则被擢升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独当一面,负责北部边疆的征战。
六十五岁高龄成为前线总指挥,这既是机遇,也是沉甸甸的使命,这次的对手是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
经过前期准备,苏定方从金山北面出兵,一路上剿抚并用,连续击破招降西突厥各部,等到行进至曳咥河(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时,阿史那贺鲁终于忍不住了,他亲提十万大军来战,此时对面的唐军不过千余骑,协同作战的回纥兵也不过万余人,十比一的比例,飞龙骑脸,你告诉我怎么输?
万万没想到,经验老道的苏定方命令麾下步卒先占住制高点据守,自己则挥舞起马槊带着骑兵冲出,贺鲁本想左右包抄,团灭唐军,但这自下而上的仰攻连续三波都无法突入唐军的阵线。
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是卑鄙小人还是大唐军神?
这给了已经冲到外围的苏定方以机会,他带着骑兵兜了回来,向突厥大军阵中最乱的地方发起悍勇无畏的冲击,一举使对方战线整体性崩溃,史载:鏖战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
贺鲁带着数百骑向西逃走,此时尚在初春,北国仍大雪纷飞,军中官吏请求穷寇莫追,暂且休整,这确实是行军的常理。
可苏定方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敌军有大雪为倚仗,自会认定我们不敢追击,然后找地方休整,所以现在正好出兵,不然若纵使远遁,则莫能擒。
在一片白雪茫茫中,唐军再度追击,他们在金牙山发现了突厥人的踪迹,后者果然正施施然地狩猎呢,苏定方纵兵进击,一举大败数万突厥人,并擒获贺鲁,立下如此赫赫战功。
苏定方丝毫没有飘到起飞,他反而组织人手,开辟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慰问当地百姓疾苦,他还划定各部落的边界重建秩序,并致力于恢复畜牧业生产。
这位在战场上屡屡出奇兵制胜的老将,可能知道,只有文治、武功相结合,才能让大唐的旗帜飘扬在塞北的土地上。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十一月,苏定芳大军凯旋,皇帝李治亲临太庙,召集文武百官以及外国朝廷的君主使节举行献俘仪式。
苏定方身着戎服,将贺鲁献于乐悬之北,随后他被拜为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成为大唐帝国地位最高的武官之一。
然而苏定方的传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一年后,西域多国反叛,他再次奉命担任安抚大使,率军出征。
经过跋山涉水,唐军抵达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苏定方挑选三千精骑和一万锐卒飞驰突袭,在一昼夜内强行军三百里。
拂晓时分,大军已抵达敌军城下,叛军首领大惊失色,仓促迎战,被打得大败,随后苏定方主力部队赶来,攻城器械遍布城下,敌酋无计可施,只好自缚出降。
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是卑鄙小人还是大唐军神?
时隔一年,苏定方再次带着俘虏回到京师,这一次,身为安抚大使的苏定方向皇帝请命,免其首领一死。
高宗道:朕为卿全信,下诏宽宥敌酋,朝中君臣相得,边疆恩威并施。
大唐长安城乾阳殿前的这一幕,仿佛昭示着古代东方帝国巅峰时刻的辉煌,作为一个天下型国家,羁縻、附庸、驻军等方式,一方面扩展了其周边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各国也希望它作为共主能承担更多的使命,例如新罗,这个小国常受到高句丽和百济的洗脑,只好再次巴巴地向大唐求援。
年逾古稀的苏定方再次出征,当他带着麾下那支无往而不利的大军踏入战场时,一切都已无可挽回,百济军队一战脆败,二战倾国来又被击破,苏定方让将士们乘胜登城见唐旗帜,来都来了,剩下那个高句丽也就一并安排一下吧。
他很快率军转赴平壤,到连续击破高句丽军队包围平壤,这时当初求着李唐出兵的新罗,亦如千余年后一样开始掉链子,粮草,粮草是运输不到军服,军服是供给不上。
唐朝的士兵在冰天雪地里忍冻挨饿的作战,苏定方情知最佳时机已过,只能班师回国,可没等他休整多久,龙朔三年五月,唐朝西北边境局势再度告急,吐蕃与吐谷浑相互攻伐,苏定方又一次被皇帝委任出征。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西北边陲马鸣萧萧、寒风瑟瑟,一个纵横北方数十年的老帅,终于架不住岁月的摧折,迎来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
乾封二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远在长安的李治闻讯十分悲痛,他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给予其极致的哀荣。
结尾:回顾苏定方的一生,其作战特点极为明显,利用骑兵和高速运动部队突袭敌军,打破对手的原定作战意图,迫其仓促迎战,然后制造胜利,这一战术能够屡试不爽的原因在于,唐王朝的正规军经历了隋末以来的各种战场,其作战经验和能力都相当丰富,服役合理组织,就能够在面对边疆部族时发挥极强的战斗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强大军事能力及其打下的间接控制的庞大疆域,也渐渐成为了帝国的无形压力,苏定方晚年来回奔波于各个战场就是一例,如果国势繁花似锦,尚能有效应对,如果内部出现危机,曾经的烈火烹油则可能转瞬即逝,走向另一种未来。
参考资料:《说唐演义全传》——如莲居士
《新唐书》——欧阳修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