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

春秋时期,蔡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归来,讲到过一个现象:因为当时的楚国赏罚不明、滥用刑罚,不少贤明的楚国人跑去了晋国,在受到晋国重用后,反过来给楚国制造了不少麻烦。声子因此感叹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就是成语“楚材晋用”的由来。自古以来,这种此国人才为彼国所用的现象其实很普遍,今天要讲的这个历史人物,可以说是“楚材晋用”的典范,他就是曾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父子两代的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出生,1244年去世,契丹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金朝做官,父亲耶律履还曾担任过相当于宰相副手的尚书右丞。耶律楚材出生时,耶律履已经60岁,老来得子的他很高兴,认为儿子将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于是取名“楚材”。耶律履当然不可能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有学者考证,这个取名的故事,很可能是耶律楚材的后人刻意附会而编造的。但不管怎样,耶律楚材后来以金国人身份而投身蒙古帝国,倒的确是“楚材”而“晋用”了。

“楚材”而能“晋用”,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首要的一点,是必须得到新统治者的信任,如此才能进入政权核心,发挥作用,实现价值。那在这个方面,耶律楚材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破金国的中都燕京,成吉思汗风闻耶律楚材的声名学行,下诏召见。初次见面,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印象不错,有心收用,于是对他说道:“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这是表示友好态度的一句开场白。

但耶律楚材却表示:“我的父祖都曾做过金朝的臣子,臣子是不应该仇恨君主的。”这是个极其聪明的回答,有什么能比向失败者表示忠诚,更能展示忠诚的呢?所以成吉思汗很欣赏耶律楚材,就将他留在了身边。

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

其时,有一位西夏人常八斤,因为擅长制造弓箭而被成吉思汗器重,他见耶律楚材这样的儒生也受到礼遇,心里不以为然,就在人前扬言:“国家现在正在大用武力,耶律楚才这样的儒生有啥用啊!”耶律楚材反驳他说:“制造弓箭尚且需要工匠,有志天下者,难道不需要治理天下的匠人吗?”这句话体现了很大的格局,说得也很在理,成吉思汗听说后,更加看重并任用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最初入仕蒙古帝国,主要是凭借得天独厚的一些外在条件,比如他的契丹皇族身份,以及不俗的谈吐、过人的相貌等。史载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器宇轩昂,还是位“美髯公”,成吉思汗因此亲热地称呼他为“吾图撒合里”,通俗些说,就是“大胡子”。

成吉思汗驾崩后,遗命第三子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这时发生的一件事,让耶律楚材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当时窝阔台将要即位,但蒙古宗亲贵族聚集一处,还在商量不定。耶律楚材知道这种事不宜久拖,于是先去见四王子拖雷,说大汗即位乃是大事,应该尽早决定。

拖雷本来还在犹豫,在他催促下就确定了日子。然后他又去见二王子察合台,劝其在窝阔台即位那天,率先行跪拜礼。察合台的哥哥术赤已经过世,所以这时的察合台是兄长,只要他带头跪拜,其他人就不敢不拜了。最终,窝阔台顺利登上了蒙古大汗之位。也因为这件事,耶律楚材得到了蒙古统治阶层的高度信任,这为他以后施展政治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元史》中评价耶律楚材道:“蒙古初入中原,政无纪纲,遗民惵惵,不保旦夕。耶律楚材以仁民爱物之心,为直寻枉尺之计,委贽仇邦,行其所学,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

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

这个评价很高,意思是说耶律楚材虽然投靠了蒙古帝国,但是凭借其出色的个人才能,拯救了很多中原百姓。事实的确如此,耶律楚材不仅在战乱中直接挽救了很多百姓的生命,而且通过辅助蒙古当权者建章立制,维护了中原百姓的生活秩序。

比如蒙古军有屠城的习惯,军事活动中如遇抵抗,战胜后会将抵抗军民全部杀死。蒙古军攻打金国都城汴梁时,因为金国人抵抗了很长时间,造成蒙古军大量伤亡,领军的将领请求窝阔台准许攻下汴梁后屠杀全城。这时,耶律楚材提醒窝阔台,作战的目的在于得到土地和人民,而且汴梁城中聚集了金国的能工巧匠、富户人家,不宜进行屠杀。最终窝阔台接受建议,只处置了完颜氏一族,这样城中的140多万人保全了性命。

又如窝阔台初即位时,曾有蒙古大臣提议:“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这是要杀尽汉人,变田地成牧场,这种方案如果施行,那么悲惨的后果无法想象。针对于此,耶律楚材提议建立赋税制度,窝阔台就让他试行,后来窝阔台亲眼看到登记着收缴粮食数量的簿籍,以及大量的金银绢帛,不禁对耶律楚材大加赞赏,任命他为中书令,负责中原的民事。耶律楚材此举,虽说帮助蒙古统治者聚敛了财富,但也制止了蒙古人对中原地区的大肆杀戮与经济破坏,真可谓一言兴邦。

耶律楚材能够建立这些功业,固然与他得到蒙古统治者的信任有关,更与他为官做事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的才能分不开。就以建立赋税制度来说,他奏请设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而所任用的课税使正、副长官,都是一些品性宽厚之人,课税使属官则用的都是以前金朝尚书省六部之人。赋税是财富之源,如果所用非人,出现贪污一类的事情是难免的,所以必须选用品性宽厚的人来主持;赋税工作又是繁琐细致的,除非擅长此项工作的能吏,否则很难把事情做好,所以要选用常操此业的六部旧人。从这件事来看,耶律楚材非常擅长选人用人,这也是他为官做事的一个重要特点。

既然确立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比如曾经燕京城市治安混乱,有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驾着马车到富户家里索取财物,不给就杀人,一时闹得人心惶惶。耶律楚材受命和一位宫中使臣共同查案,他很快发现,这伙强盗要么是重要官员的亲属,要么是权贵之家的后代。虽然事情很是棘手,但楚材没有犹豫,迅速抓捕,尽数投进了监狱。这些人的家属四下活动,甚至贿赂了共同查案的宫中使臣,使臣企图作拖延处理,但耶律楚材不为所动,反而向其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使臣不敢再拖,听从楚材的意见定了案,最后处死了为首的十六人,从此燕京秩序井然。

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蒙古帝国名相耶律楚材,堪称“楚材晋用”的典范

耶律楚材不仅敢于严惩违法乱纪的“官二代”、“富二代”,他还敢于和大汗较真。当时有两个道士争当道长,各自聚集了一批党羽,其中一个道士诬陷对手的党羽中有两个人是逃兵,并勾结宫中太监和一位通事官,将那两个人抓起来杀了。耶律楚材拘留审问通事官,而那位太监则上诉说,耶律楚材违反了朝廷制度。窝阔台一时发怒,逮捕了耶律楚材,但很快认识到错误,又下令予以释放。

耶律楚材却坚决不让松绑,他说:“陛下下令逮捕我,自然是因为我有罪,理应在百官面前公开宣布我的罪行,并予以惩罚。如果现在释放我,就说明我没罪。哪能这样翻来覆去,如同儿戏一般呢?若像这样子,那当国家有大事时,又该怎么做呢?”见到耶律楚材如此执着,周围的人吓得脸色都变了,但他说得有理有节,窝阔台自知理亏,只好承认做得有些过分。耶律楚材趁机提了十条事政务有关的措施建议,窝阔台尽数答应了他,此事才算作罢。

诸如此类,耶律楚材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从不徇私枉法,即所谓的“行得正,坐得端”。比如曾有权贵向窝阔台告状,说耶律楚材为官期间任用亲旧,这大概是针对他在推行赋税制度等工作中的用人举措而言的,但耶律楚材任用这些人,是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推行,并不涉及任何私人利益关系。

相反地,耶律楚材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俸禄可以分给亲族,但是官职绝不私授,因为他向来执法不徇私情,为了避免有亲族犯法受到制裁,所以他坚决不向亲族授官。还曾有过关于他贪污的传言,说他居官期间,私吞了天下税收的一半,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他的家里只有古琴、书画、金石、文集等物品。所谓“清者自清”,耶律楚材立身以正、清廉自守的做派,让所有的谣言、诬陷最后都遁于无形,也更给予了他为官做事时一往无前的勇气。

“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是耶律楚材所著《西游录》中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从政为官所坚守的重要信条。耶律楚材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所以当他跻身蒙古政权之后,便积极倡导文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辅助蒙古当权者树立纲纪,推进了蒙古帝国的文明化进程;同时他信奉佛教,又以一位佛教徒的悲悯情怀,在战乱之际拯救了无数苍生;他还是一位官场仕途的智者和勇者,从容实现着自己的抱负。

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大致可分为三类,有的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当老爷,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为了一己私利,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此类人最为可恶。有的书生虽洁身自好,嫉恶如仇,但至多只是嗜酒骂座,逍遥山林而已,对国计民生并无大补。最难能可贵是像耶律楚材这类士大夫,他们能学以致用,在非常时期挺身而出,周旋于凶险莫测宠辱无常的官场,多少干出了几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承担着这样最难使命的耶律楚材,当他去世时,“蒙古诸人哭之如丧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涕泣相吊”,这样的举国齐哀,就是对耶律楚材及其为官智慧的最好褒奖吧!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