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没跑成的朱由检,最终只好“君王死社稷”
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之后,当即派大军进入山西,剑锋直指京师,志在灭明,形势愈发危急的情况下,朝廷之中,关于“南迁”再起争执。
《明季北略》记载,李明睿等奏请南迁,崇祯帝朱由检单独召见了李明睿后道:“朕有此志久矣,无从襄赞,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朱由检一早就有了将都城迁移到南京的意思,但是前朝大多都是反对南迁的臣子,即便自己是皇帝也无可奈何,所以南迁这件事一直搁置了下来。
而崇祯帝朱由检的本来计划是,自己迁到南京,将内阁等一众朝臣留在京师,只不过没能如愿。二月初一,李自成那头的檄文传来,道“将于三月十五日到达京师”,朝堂上下慌成一片,而二月间,刘芳亮等大顺大军,已经出现在了北直隶,对京师完成了包围,京都的形势愈发危险,无奈之下,朝中又出现了个折中的方案。
李邦华密疏,请帝固守,而太子监国南京,帝得疏,意动,绕殿而行,将行其议,中允李明睿,亦疏言南迁便。
想跑没跑成的朱由检,最终只好“君王死社稷”
然而最终,这个方案还是因为被一群嚷嚷的朝臣,给拦了下来,胎死腹中。
崇祯帝将南迁之事廷议之时,李明睿援引宋朝南迁,国祚延续一百五十多年的先例,提出只有南迁才能以待来日,才能有中兴的希望,然而李明睿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光时亨拍案而起,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崇祯时,李明睿是最得朱由检信任的人之一,尽管如此,光时亨还是将矛头对准了李明睿,而他也明白,南迁并非只是李明睿的意思,也是崇祯帝的意思,光时亨之所以如此大胆,还是因为背后有陈演的支持。
崇祯十六年,原本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被崇祯帝赐自尽,籍没其家,而在周延儒之后担任首辅的,就是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陈演。表面上资质平庸的陈演,实际上却是个城府极深且刻薄寡恩之人,他知道一旦崇祯帝南迁成功,自己只能留守京师,将来的下场未必就比周延儒好,所以他暗中与光时亨等人,极力反对南迁。
李明睿奏请太子监国南京的时候,光时亨曰“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想跑没跑成的朱由检,最终只好“君王死社稷”
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在玄宗逃往川蜀,经马嵬坡之变后,李亨被拥立登基成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而玄宗之后回宫,事实上被幽禁,最终惊惧而死。
光时亨的话,深深刺痛了崇祯帝,他并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而事实证明,光时亨等言之凿凿者,根本是出于私利,李自成攻城之时,光时亨与王章共守阜成门,王章在拼死抵抗的时候,光时亨却拖着他逃跑,王章呵斥他道:“什么时候了,你还怕死么?”光时亨道:“这样死了有什么价值,不如我们回去找皇上,找不到再说吧。”结果说话的工夫便遇上了李自成的兵,王章大喝:“吾视军御史,谁敢犯!”话没说完就被刺死,而一旁的光时亨,吓得仓皇下跪,一声不响的投降了。
整体来说,崇祯帝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兢兢业业工作努力,能力也是非常出众,但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就在前朝一群道貌岸然之人的义正辞严之下,想要南迁的崇祯帝始终都没有下定决心,如此,将最佳机会失去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的大军已过居庸关,之后便驻于京都之外,而此时,崇祯帝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准备南迁,可为时已晚。
想跑没跑成的朱由检,最终只好“君王死社稷”
朱由检曾想换上便装出逃,混在一群太监之中来到朝阳门,假称奉命出城,结果朝阳门的守门士兵不愿开门,而朱由检来到负责城门看守的朱纯臣家,却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朱由检又去了定安门,可守城的士兵竟说门闸太重打不开。
十九日,天刚刚破晓,镇守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与朝阳门的朱纯臣先后主动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大军入城,得知消息之后,崇祯帝亲自在大殿撞钟召集大臣,竟无一人前来。
彻底绝望的朱由检,命令周皇后与袁贵妃等自尽殉国,砍杀几位公主,最终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来到煤山,看着烽火硝烟弥漫的京城,朱由检知道大势已去,选了棵歪脖子树,自缢身亡。
君王死社稷,听上去让人觉得热血澎湃,可讽刺的是,崇祯帝殉国之时,身边陪伴的,只有一位太监,当初那些言之凿凿,反对南迁的所谓的“忠臣”,不知多少背叛了明王朝。南宋末年,面对蒙古铁骑,南宋宰相陆秀夫带着宋末帝投海自殉,然而明末,李自成的大军攻来,京都城门的守将纷纷投诚,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竟然亲自去迎接。
如若当年崇祯帝,没那么优柔寡断,而是当机立断,历史,又该如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