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每次读历史,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感觉。心境随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而轻松、紧张。每次读历史都有一种习惯,一种上瘾的习惯。历史的情节就如同电视剧的剧情一样,让人时而兴奋、时而激动、时而揪心、时而失望,但不论心境怎样,历史以她的真实性、曲折性总能引人入胜。

《明史》是一部内容丰富,剧情精彩,情节跌宕起伏的大戏,而朱由检是这部大戏最后的谢幕者。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位谢幕者,一位勇敢的谢幕者。我想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读朱由检的一生,用一个普通人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朱由检的行为,用一个普通人的世界观去给予他一个评价。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朱由检的个人简历:

朱由检,明思宗(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为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

一、家庭背景

朱由检生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在他任期的最后三十年基本没上过朝,没见过大臣,甚至很少出宫,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最关键的是朱由检的爷爷万历皇帝并不喜欢朱由检的父亲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的长子,但是万历皇帝却一直想废长立幼明朝三大疑案中的“梃击案”,就是由此而引起的。

朱由检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虽然是太子,但是处境并不乐观,反而是非常凶险,太子位坐的是很不稳啊。试想一下,在这个环境出生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估计是除了事事小心翼翼,就是成天担惊受怕吧,即使稍微好点,但肯定不如我们现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花朵一样无忧无虑。

朱由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到十岁的时候终于迎来春天,万历皇帝驾崩了,他的父亲顺利继位。按理说,小朱由检从此以后就能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了,可是历史实在是太残酷了,他父亲做了30天的皇帝就去见他爷爷了。留下16岁的朱由校和10岁的朱由检。

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朱由校由于是皇长子,理所应当继承大位,而朱由检由于年幼,对此也没有太多想法,即使他有想法,一是年幼,而且有他父亲的例子,所以他的想法基本是停留在想一下的概念上,甚至不会超过一刻钟。他最多的想法是如何做个好王爷吧。

如果历史真的照这样发展,那么朱由检的生活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安心当王爷,衣食无忧,应该应有尽有吧,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在胡润排行榜上怎么也得有一号吧。

然而朱由检的哥哥是一个省心的家伙,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如果省心了,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就不让人省心了。朱由校喜爱木匠,一生都在做木匠,当皇帝基本也不管事,朝中的大事基本都交给了魏忠贤。在天启年间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相当激烈,东林党在起初较为得势,朝政还算说得过去,后来魏忠贤势力大增,阉党把持朝政,庙堂上下,乌烟瘴气。

二、关内外背景

先说关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其时,国内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天启元年,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天启七年,国内还爆发了山东的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的王二之起义。

再说关外,山海关外,女真叛乱政权步步进逼。随着后金势力逐渐壮大,辽东局势日趋严峻,皇太极就在朱由检登基前一年成为女真汗位。同时,荷兰人于1624年登上台湾岛,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台湾。

岂是一个“内忧外患”能说得清啊!

三、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就在朱由检在王府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时候,他哥哥朱由校因为吃了仙丹去了极乐世界。皇帝的座位就这样砸在了他的头上。这年他17岁。

就这样,一个17岁的少年接起了坏得不能再坏的烂摊子。想想自己17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是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能还是在教室认真学习准备考试呢?

当政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你可能说是除旧革新,整治朝政,大力改革、惩处奸党、重用贤臣......。但朱由检上台的第一件事是想法活命。因为上台后他身边有一个九千岁——魏忠贤。一个千岁一下成为万岁,那么九千岁会怎么想呢。九千岁之前把持朝政,大小事务他一个人说了算。朱由检虽然是老板,但是是新老板,员工听你话,你才是老板,不听你的,你就是个摆设。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朱由检,你会怎么做呢,有生存下去的办法吗?你有办法三个月内就除掉一手遮天、走狗遍布朝廷的阉党吗?但17岁的朱由检就做到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勇敢、有魄力、有心计的少年。

用了三个月,不但坐稳了皇位,而且还除掉了朝廷中最大毒瘤。此时的朱由检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明朝这棵长了200多年的大树,现在根里都已经腐烂了,不但有虫蛀,而且周围还有个年轻力壮的大树跟自己争抢阳光。他要力挽狂澜,拯救大厦于将倾,拯救大明于危亡。

于是他重用贤臣,但是贤臣是谁呢?谁又是贤臣呢?选贤臣不是在菜市场挑白菜,好坏都在面上。能混到京城站在朱由检面前参与挑选的,能是一般人吗?都是一二三品的大员。最次的也得是侍郎级别的,不知道侍郎是什么级别?用现在的标准,算是省长、副省长级别,都是部级干部。他们的一个个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半辈子,能力虽然有高低,但忠奸二字我相信是不会写在脸上的。

袁崇焕,朱由检一下就认准了这个人,在魏忠贤刚死十三天,尸体都还没烂的时候,朱由检启用袁崇焕,而且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北京军区、兰州军区司令。由于明朝没有宰相,袁崇焕的官是除了崇祯皇帝外最大的官了,而且是手握兵权。从袁崇焕的任命上就可以看出朱由检对于重振大明的渴望程度。明朝已经等不起了,朱由检也等不起了,他要放手一搏,赌上所有。所以袁崇焕到辽东后,要钱,朱由检给钱,要粮朱由检给粮,要人朱由检给人,虽然困难,但朱由检就是勒紧自己的裤腰带也保证满足袁崇焕,这是对袁崇焕何等的信任,是对平复辽东何等的期待,是对中兴大明何等的渴望。单从这件事上,朱由检就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试想我们平时可有这么大的魄力和勇气去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呢?

袁崇焕在平台召对时对崇祯皇帝许下五年可平复辽东承诺。然而仅过了一年,皇太极就率兵打到了京城,而袁崇焕却在皇太极的屁股后边跟着跑。甭管袁崇焕是什么原因,假设你是当时的朱由检,你会怎么想呢?一个“失望”、“难过”能形容的了吗?

有人说朱由检多疑,没有恒心和耐心,面对一个这样的国家、内有豺狼,外有猛虎的国家,不迫切点行吗?给袁崇焕十年的时候让他去实现他的诺言,但是这个国家等得起吗?多疑,往往是因为太渴望胜利。

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明朝走向亡国,朱由检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又过了一年,袁崇焕的结局是被凌迟,我想我是能理解朱由检的,曾经太过期望,而后太过失望,失望之后就转为憎恨了。

从袁崇焕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朱由检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眼光的青少年。因为处死袁崇焕的时候他才19岁。让一个乳臭未干的19岁的孩子经历这么多,历史是不是太残酷了呢。然而这就是历史,她不管你那么多。

在崇祯年间,老天爷也特别的不关照朱由检,在中原连续几年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再加上官员腐败,各地起义不断。起义军规模人数上百万,活动范围涉及中原及西南各省。

大明的版图一共就这么大,北边有皇太极虎视眈眈,中部及西南有流寇叛军捣乱,东南腐败严重,民不聊生。你是朱由检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连年用兵,国库空虚,但北边要防备,南边要镇压,要钱,没有,怎么办呢?士兵不能空着肚子打仗啊。加税,加税有导致更多的流民,流民导致更多的起义军,于是需要更多的兵去镇压,需要更多的钱,再加上老天爷一点都不照顾,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平心而论,在崇祯年间,虽然明朝整体实力比北方的皇太极、南方的起义军要强的。但是再大的实力也经不起两线作战的消耗。更何况这个实力又不是很强大,于是明朝就形成一个怪象。南方有叛乱,就派主力去镇压起义军,起义军打得差不多了,又得去打皇太极,去打皇太极了,叛军又死灰复燃了,然后又得掉头打起义军。朱由检就是在这样的两难的境地中坚持,挣扎。

闯王高迎祥

他曾一度看到了希望,因为南方起义军曾一度几乎被剿灭,首领高英祥被活捉,起义军仅剩李自成等七人。但这只是大明王朝的回光返照而已。他也曾试图避免两线作战,但没有成功,其实也不可能成功。南方的起义军是不会跟朱由检合作的,而皇太极更是不会,因为他的目标是整个中国,朱由检很明白这点。所以他靠自己的毅力一直在坚持,他俭衣缩食,勤于朝政,六下罪己诏。一个明知失败的但仍然有毅力和勇气去坚持不懈的人难道不令人尊敬吗?而且这种坚持,一坚持就是17年。我常想,如果我是朱由检,能坚持这么久吗?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紫禁城时,朱由检下令皇后自尽,并亲手砍死了袁贵妃,砍伤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在煤山寿皇庭东侧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尽身亡,年仅34岁。对此我只说一句:有气节,有骨气。

四、结语

朱由检的一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大明王朝,所以他的一生没有遗憾。他不是一个亡国者,是一个拯救者,尽管拯救没有成功。

朱由检是一个聪明、勇敢、有魄力、有心计、有理想、有追求、有眼光、有毅力,有气节,有骨气,俭衣缩食,对自己事业有强烈责任心,对自己国家不离不弃、极度热爱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人。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