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北宋灭亡是宋徽宗之过吗?

Jeff 发表于 2019-10-05 14:05:30

一个国家的灭亡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哪怕这人是君主,是昏君。

从基本上来说,北宋灭亡的原因在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等士大夫手上。这个人群品行无可挑剔,但是绝对不是掌握政权的料子,说白了就是士大夫误国。当然还有北宋奇葩的军事制度是的军事力量薄弱。

精细来说如下:

士大夫(政治):

首先,北宋的老祖宗赵匡胤训话:士大夫进言免罪。所以这帮子士大夫在地方的时候还好,到了中央马上乱套:互相攻击,例如王安石和司马光,司马主张的王必反对,王主张的司马必然反对,正常的政见不一就算了,到后期发展成为了反对而反对,每个时期基本都有一对甚至好几对死对头。恰恰北宋中后期皇帝不少脾气相当好,耳根子比较软,例如宋仁宗赵祯,老婆被范仲淹等强行休了两次(有次甚至强行把皇后赶出宫,加个嫔妃都唧唧歪歪半天)都没把这帮苍蝇全给砍了,这是何等的好脾气!导致北宋中央机构效率差的惊人,而且经常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其次,实际上北宋官场还算比较清廉,但是问题是:这帮子士大夫工资太TM高了!高到仁宗(仁宗时期是北宋最富裕的)时期,仁宗心比较软,连着开了几次恩科,结果进士过多,结果稍微有点灾难财政就顶不住(那可是汉文帝治下5倍的收入!),原因?士大夫工资算上各种补贴之后足够他们养N房姨太太外带每天去青楼晃悠喝花酒(欧阳修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过的,他那时候才小小的从5品)。

军事上:

1.其实北宋军的装备和单兵战斗力相当不错,按照可查史实记载,北宋时期中小规模的战斗和冲突胜率达到90%,有士大夫凑热闹的大规模战役几乎没赢过。武将地位过低,直接导致这群北宋最有作战经验的专业人士在大规模战役中受到不专业的士大夫和深居宫中的皇帝严重制约。赵匡胤为了消除地方武装对中央皇权威胁,订制出一整套以文制武、兵权分立的措施。使军队内部互相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正如贾昌朝所言:“今陕西四路总管而下铃辖、都监、巡检之属,悉参军政,谋之末成,事已先漏,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所以北宋军在大规模战役(中央注意到的)中经常出现各种搞笑卖萌的非专业性错误,例如人家骑兵都开始侧翼冲锋了还在慢悠悠布阵等等。

2.由于北宋皇室跟契丹等外敌有各种各样的世仇关系在,所以时常对外出现很多不理智行为。相当于放弃了中小规模战斗上的优势,跑去跟人家打大规模战役,经常性吃大亏一点都不奇怪,经济再怎么发达大亏吃多了也顶不住。

3.失去了北方以后北宋骑兵无力也是他们拿游牧民族没辙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套一带不在手中,北宋没有了养马的草原,使北宋的马匹极为稀有(王安石都被逼到发布了《养马令》这种鼓励农民养马耕地,战时征用做军马的白痴办法。PS:被拿来耕地的马跑不起来,是不能做战马的)。靠用铁和荼这种贸易方式交换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从而失去汉代发明的对付游牧民族“师夷之技以治夷”的最好方法。

4.盲目扩大军队。北宋军队过于臃肿,起源于赵匡胤吸取了自己打天下的经验教训,开设厢军收纳流民,这个本来是件好事,不过对于支付士大夫工资都有些吃力的北宋来说,这就是灾难。弄得北宋在扩军方面显得穷兵黩武,但是实际在大战役中节节败退,这必然是没有好结果的。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