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隋唐时期,辉煌一时的瓦岗军为何不能一统天下?

忠少 发表于 2024-05-06 20:44:17

瓦岗军毕竟是一支实力有限的农民军队。每次战斗消耗的粮食、草料和士兵得不到有效补充,其威力逐渐减弱。后来,由于李密的一个决策失误,瓦岗军遭到了余文华和王世充的袭击。李米等人最终输掉了战斗,逃走了。他们失败也是合理的。二是内部原因:内部分工。起初,翟让是瓦岗军的首领。早期,在翟令的领导下,瓦岗军逐渐壮大。李密,作为一个沮丧的贵族,被迫加入瓦岗军,因为杨璇觉得叛乱失败了。

但李密很有天赋,足智多谋。他先是杀了张旭拓,然后攻占了洛口的粮仓,招募了数万农民,最后打败了刘长工。所有这些都表明李米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然而,这一切都引起了翟令的嫉妒,也导致了翟令想除掉李密。但李密很快就杀了翟铃,但谁想到这件事引起了下面士兵的强烈抗议。

如你所知,翟让首先建立了瓦岗军。他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望。李密只是中途参军,在瓦岗军的影响有限。翟令之死,导致大批优秀将领被杀,导致瓦岗军兵力下降;二是幸存下来的老人对李密如痴如醉,当瓦岗军最终战败时,没有人跟随李密,他们基本上依靠李渊和王世充。如此离异的瓦岗军,在强大的外部军事力量的攻击下,自然理应输掉权力的游戏。

事实上,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瓦岗军。在任何时代,一个组织的成功都与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外部因素决定成功的难度,内部因素决定组织能否克服许多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内因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最终成功的前提。如果一个组织有根本问题,不能统一解决外部矛盾,那么这个组织就不会成功。

丶醉清风 发表于 2024-05-06 20:44:17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人,应该都会对里面的瓦岗军记忆深刻吧。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等等盖世英雄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当时盛极一时的瓦岗军最终却在洛阳兵败解体。造成瓦岗军兵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哪个原因都与一个人密不可分,那就是中途"入伙"的李密。

瓦岗军原来的领导是翟让,在李密加入之后,慢慢地取而代之(特别是瓦岗军取得对张须陁、刘长恭的胜利后,李密赢得了崇高的威信,同时也获得了取代翟让的良机)。在李密的带领之下,瓦岗军招降了一大批隋军势力,实力达到了顶峰。

大业三年四月,李密率军三万攻占回洛仓,进逼洛阳。正是在进逼洛阳时,李密的一个重大决策注定瓦岗军失败的结局。在《旧唐书·李密传》曾经记录着,柴孝和根据当时的局势向李密提议的一条计策:"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让守洛口,明公亲简精锐,西袭长安,百姓孰不郊迎,必当有征无战。既克京邑,业固兵强,方更长驱崤函,扫荡东洛,传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脐何及"。

从后来李唐占据长安而后统一天下这点来看,柴孝和的这一提议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李密却以"君之所图,仆亦思之久矣,诚乃上策。但昏主尚存,从兵犹众,我之所部,并是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雄雌。若然者,殆将败矣"拒绝了这一正确的提议。

放弃了西袭长安之后,李密便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了洛阳这一四战之地。要知道当时的洛阳才是隋朝真正意义上的首都,兵强马壮,城池坚固,不是瓦岗军这样的农民军所能轻易攻取得下的。再者洛阳是当时的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隋朝可以从四面八方派兵救援,这就增加了瓦岗军攻取洛阳的难度。相反长安则没有了这些顾虑,不仅守军少,而且交通堵塞,最关键的是关中之地自古就是重用的"粮仓",可以作为瓦岗军争霸的重要根据地。最终因为李密的这一错误决策,导致了瓦岗军深陷四面八方敌人的围攻之下。

屋落偏逢连阴雨,本来就深陷四面被围攻的窘境,这时候又爆发了李密与翟让夺权之争。瓦岗军最初是由翟让组建而成的,期间支持者甚多。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吸收了大量隋朝文臣武将,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且从两人合作开始,就在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岗军打败张须陁后,翟让见"资粮粗足",便东归瓦岗。

李密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则西进康城。两人分道扬镳,如果不是因为翟让无路的话,瓦岗军早已在此分裂。随着瓦岗军的发展,李密也取代了翟让,自称魏公,设魏公府及行军元帅府。翟让称上柱国、司徒、东郡公,设司徒府。瓦岗军实际上已经是一分为二,形成两套领导班子。李密、翟让二人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最终在王世充的打击之下,瓦岗军兵败如山倒,李密本人也投降于李渊。曾经无比辉煌的瓦岗军自此消失在历史当中。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