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如何评价拓跋珪?他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为政举措
公元396年,拓跋珪乘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去世,进兵中原,占据了今山西、河北之地。为了便于控制,拓跋珪下决心迁都平城,徙民耕田,经营平城,使平城周围有了大片的沃土。然后,拓跋珪迁都平城,即帝位。他因倾慕汉文化,遂仿长安、洛阳等中原名城的规制,营修宫室,建立宗庙,设有社稷,又命人标明道里,平定权衡,审计度量,不久又仿汉制,完善职官制度。为加强封建化,扣球听从崔宏的建议,下令强制解散血缘关系的各部落组织,重新按居住地组织编制,成为国家的编户。
公元399年,拓跋珪又始置五经博士,增加国子太学生员共三千人,并命郡县大索书籍,汇集平城。
公元404年,拓跋珪又设王、公、侯、伯四等爵,并置散官五等,品级自第五到第九。后又命宗室置宗师,八国置大师小师,州郡也置师,以辩宗党,举人才。
历史评价
刘库仁: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
崔浩:太祖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自与羲农齐列。
魏收《魏书》:①晋氏崩离,戎羯乘衅,僭伪纷纠,犲狼竞驰。太祖显晦安危之中,屈伸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剪方难,遂启中原,朝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存长世。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呜呼!;②帝虽冲幼,而嶷然不群。
李延寿《北史》:道武显晦安危之中,屈申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翦方难,遂启中原。垂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出长久,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乎?
虞世南:太祖、太武,俱有异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敌,窥觎江外。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禀崆峒之气焉。至於安忍诛残,石季龙之俦也。
吕祖谦:道武以来,战胜攻取,未尝少挫,几并天下。
徐钧:立储去母岂良规,创业英名顾尔为。事变无穷难预料,身亡又兆国亡基。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太祖珪窜伏流离,濒死不死,是天之所兴也者。殄灭大燕,尽有中原,规模措置,何逊於两汉哉。
轶事典故
拓跋跬打败胡夏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为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担任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