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咸丰皇帝简介

希希老师 发表于 2023-07-03 03:58:37

咸丰皇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名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清兵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20岁登基,在位11年,31岁病死咸丰简介,咸丰是清朝历史上通过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才能、无作为、无胆识的“四无”皇帝。他登基不久后就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之后又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他在重大事件面前大都优柔寡断,束手无策,而且迷于酒色,荒废朝政,宠爱叶赫那拉(日后的慈禧),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

早期经历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

登基为帝

奕詝即位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称天京,与清***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计划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沙俄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挽救危机,咸丰皇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着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皇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烧抢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驾崩托孤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者“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于是命廷臣承写朱谕。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景云“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掌管)。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享年31岁。

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咸丰简介,葬于定陵,死后由其子爱新觉罗·载淳继位,即同治皇帝。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