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雍正是篡位的吗?
雍正年间,有最大争议的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篡位才当上的皇帝?最多说法的就是他篡改圣旨,原本康熙是想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圣旨上写着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雍正和年羹尧串通一气,在乾隆驾崩那一夜,带着很多士兵将整个皇宫包围起来,偷偷的将圣旨上的“十”字改成了“于”,理所当然的坐上了皇位。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皇帝拟圣旨都会准备两份,一份写汉文,一份写满文,而上种说法,雍正只改了用汉文写的圣旨,所以想要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是不可能的,那么说明这种说法是一种猜测。其实,雍正的皇位并不是篡位而来,而是康熙亲自挑选他来当自己的继承人的。
康熙在位时,以宽容来治国,致使晚年的时候,官员贪污腐败。一开始,康熙确实觉得雍正太过于狠辣,处处打压针雍正,可是后来他就不这么想了,只有一个严明的制度,才能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他开始欣赏雍正,只有雍正才能让大清走出困局,让百姓安居乐业。
让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康熙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他觉得,他的这个皇孙日后一定会让大清国富民强,爱新觉罗弘历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从这一点来看,康熙看人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因为后来的雍正和乾隆打造了“康乾盛世”。所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并不是用篡位的手段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赢来的。
雍正绝非弑父,也非图谋篡位,但是他是在一种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即位的
(1)弑父说:有种传言说康熙病重,召见雍正,雍正站在康熙床边见康熙已奄奄一息,但还是没有传位于他的打算,于是痛下杀心,命隆科多端来一碗毒汤,强逼康熙喝下.康熙一眼就看出雍正,但已无力喊出,遂把手上的佛珠丢向雍正,即死.雍正接住了佛珠出来向众皇子宣布即位,并且拿出那串佛珠(康熙的遗物)为证明.我觉得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首先,康熙病重,身边都有张廷玉和马齐两位大臣侍侯,还有大内侍卫,雍正是很难接近的,而且药物是有大内负责,就算皇子也不能过问的,不更不存在下药之说.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允禩等人的家臣在发配途中散布的,而雍正却也欲盖弥彰,在<<大义觉迷录>>中本想澄清,不想越描越黑,惹得后世猜想.
(2)图谋篡位说:我觉得这种说法最不可信,原因何在,首先我们要先搞清什么叫篡位,讲明了就是把原来的皇帝赶下台,然后代替他成为新皇帝,前提是有皇帝或皇位继承人,而康熙当时并未留有遗诏(雍正拿出的很可能是以后伪造的)也没宣布谁是即位人,没有皇帝怎么算是篡位,所以篡位之说有待商榷.还有甚者说什么”传位十四子”的”十”上加一横变为”传位于四子”更不可信!熟不知当时的诏书是满汉双文书写,”于”子是没法做手脚的,而且诏书书写有讲究的,”十四子”前要有”皇”字,那么就不好改了”传位皇于四子”就不行了吧.况切”于”字古代是反体字”於”,没那么容易改的,而且皇子后是加名字的如”皇八子允禩”等等,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坚持这种说法的人是没有理由的,竖子不足与谋.
我认为当时康熙心里早有即位人选,但没来得急说就死了,这个人很可能是雍正,只是没能当众说出。
我为什么觉得雍正可能呢,当时的八王允禩党羽甚多,如果他即位,满朝上下都附和他,不利与吏治,朝廷必定腐败.而十四王允(提)虽带兵勇猛,但有勇无谋,不适合当皇帝,其他皇子就更不可能了.而雍正他铁面无私,当雍亲王时,办事不留情面,公事公办,被人称为铁面王,这点很对康熙胃口,更符合他整顿吏治的决心.总体来说雍正的赢面更大.只可惜康熙没能说出来.在康熙死后,因没有确定继承人,所以谁都有希望,这时雍正的亲信隆科多掌握九门,手握京师兵权(十分关键),而年庚瑶时任川陕总督,兼管西部大军粮草(遏制西北的十四王),有这两层关系雍正已立于不败.这也直接促使雍正的成功.在没有明确的继承人的情况下,雍正先下手为强,最终成功夺得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