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因为彼此妻子的关系,两个人是存在亲情的。从私人关系上而言,两个人关系非常不错,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持着盾牌往里面冲,试图将刘邦从项羽的军帐当中捞出来。而刘邦在称帝以后,居然直接给陈平和周勃下令,杀掉樊哙。这样的做法,可不好!
其实刘邦是为了在临死之前削弱吕后的势力,进而可以保护戚夫人和她的儿子。顺便将樊哙手中的军权拿回来,稍微缓解一下自己的发作已久的疑心病。
美人在侧,当为之图身后之事。
刘邦自从在外从事反秦工作以后,几乎没有多少在家的时间。时间久了,刘邦对吕雉的感情已经相当淡漠,而在这段期间,刘邦在外又找了好几个女人,而吕雉只能苦苦地守在家中。娇媚可人的戚夫人,当然比在家守着自己的黄脸婆吕雉要强得多!
而刘邦的身体在称帝以后,渐渐不复从前那般稳健强壮。吕后对于戚夫人的仇恨,一望便知。刘邦在年老之际,仍然喜欢戚夫人的温柔,而和他共同生下的儿子,也得到了刘邦特别的宠爱。刘邦想要把他扶上大汉天子的宝座,就不得不削弱吕后那边的势力。如果自己撒手西去,没有给毫无朝堂势力的戚夫人留下什么政治遗产的话,刘邦死亡之时,就是戚夫人遭难之际。而在选择大汉继承人之时,绝对会站在吕布那边的樊哙,就不得不除!
刘邦身体不复从前,兵权在手之人必受猜忌
刘邦其人生性凉薄,品性不佳。在帝王之术当中,提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刘邦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人之时,姿态放得足够低,面子也给得特别足。但是当大战结束休养生息之际,各位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所以我们能看到刘邦在称帝以后,打了多场和异姓王之间的战争,就是希望把兵权拿在自己的手里,让整个天下全部姓刘。
樊哙虽然和他有亲情,也有救命之恩,但是在权力面前,刘邦疑心病发作之际,所谓的恩情和亲情都不重要!刘邦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的疑心病也就越来越重。卢绾手持重兵谋反的例子在前,在刘邦死后,樊哙毫无疑问会成为汉朝最有权势的大臣,并兼职外戚。那么这样的人,刘邦不搞他,也对不起自己特立独行的疑心病了。
好在傻人有傻福,好人有好报,樊哙在军营中被捕,陈平和周勃却私下做了决定,只是将樊哙押往长安,并没有按照刘邦的命令,将他处死。结果意外当中救了樊哙一命,也算是将汉朝后续几十年的格局,固定了下来。
结语:刘邦诛杀樊哙之举,实属忘恩负义!但好在陈平和周勃审时度势,挽救了樊哙的性命。有人说为了权力和地位,亲情和恩情可以不要。但要我说的话,一个人如果连救命恩人也要诛杀的话,从道德层面上而言,他就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就算做了皇帝,他的这种格局和三观,也不会改变。
刘邦要杀樊哙的原因:
刘邦信任的卢绾被认定谋反,逃亡匈奴,令刘邦十分痛心。卢绾与刘邦同日出生,一同长大,两家的关系也很好,刘邦觉得连卢绾都背叛了自己,那么樊哙也不能相信了。韩信、英布等人接连被斩杀,刘邦部下中的将领没有几个了,而樊哙就是其中一个掌握兵权的人,万一效仿那些异性王反叛,必然危及到汉朝,他要除掉所有威胁汉室江山的人。樊哙这个人心直口快,先前总是批评刘邦跟身边的太监有不正当的关系。刘邦担心将来樊哙会以清君侧之名威胁到他的权力。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他们就是同一个阵营的人,而吕后的所作所为让刘邦很不满,现在刚好有人举报他们,身心受到重创的刘邦就相信了。当时的刘邦对戚夫人极为恩宠,也很疼爱跟她生的儿子刘如意,甚至一度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樊哙如果谋反,刘邦最爱的人就不保了。
拓展资料:
刘邦和樊哙的关系:
刘邦和樊哙是同乡,樊哙是个屠狗卖狗肉的人,刘邦也好不到那里去,游手好闲过很长时间,后来才当了个亭长。早年时候,刘邦与樊哙的关系就很好了,两人一起在芒砀山附近待过。反秦起义爆发后,刘邦做了沛公,樊哙就成了他的随从,一起征战。
刘邦在西征后得以进入关中、进驻咸阳,面对金碧辉煌的秦宫殿和宫中的美色,他开始动摇了,先享受一番。樊哙及时劝阻,要他不要步秦朝灭亡的后尘,加上张良的劝谏,刘邦才放弃享乐,带兵回到灞上。
刘邦听信别人的建议,派人守住函谷关,阻止其他势力进入,当项羽东征过来时,却被挡在了关外,立马攻入函谷关,驻扎在鸿门,并决定攻打刘邦,就有了鸿门宴一事。
樊哙在鸿门宴上的一席话说动了项羽,直接说明了刘邦的功劳,还用秦朝暴政导致灭亡的事例劝告项羽,让项羽无法反驳。刘邦随即找了“如厕”的借口离开宴席,樊哙也跟着出去,在外面商量之后,樊哙就护送刘邦回到了灞上。
刘邦称帝后,各异性王接连造反,樊哙被派去征讨这些叛臣,俘虏了臧荼、活捉了韩信、斩杀韩王信、打退陈豨,后来又被派去讨伐卢绾。
所以说,樊哙跟刘邦是很亲近的关系,救过刘邦,是刘邦的心腹大将,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悍马功劳。另外,樊哙和刘邦还有一层关系,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他们是连襟,关系就更加不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