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有关小乔大乔的故事

石青青 发表于 2022-12-22 19:59:36

小乔大乔的故事:

公元199年,即建安四年,年仅25岁的三国名人——周瑜,领着他的两千亲兵,追随他结拜的大哥——孙策,从东吴向西边横扫。迅速“拔皖”,即攻占了“皖”这个地方。

现在的安徽省简称“皖”,它的来历,就是源于这里是古代皖国的封地,这个“皖国”的中心,就是现在的潜山一带。

关于周瑜和孙策攻占“皖”的这一历史事件,陈寿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纳小乔。”这里的“桥公两女”,就是大乔、小乔。“乔”作姓氏时,古人又写作“桥”。

战败失地,连美女也逃脱不了,看来是自古亦然。陈寿说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可见这是两个绝代美人,活生生被挥师打来的战将拥为己有:只比周瑜大一个月的哥哥孙策占了大乔,周瑜要了小乔,可怜的岳丈桥公,心情何其凄苦,这已不言而喻了,天下还有比失去亲骨肉更伤心的事吗?

可孙策却从容地对周瑜说:“老弟,桥公的这两个女儿虽然从此颠沛流离,但他一天之内得到我们俩作为女婿,也足够他欢喜一辈子了。”能想象得出,这两位盖世英雄得意之时,似乎还生发了一点恻隐之心。

扩展资料:

胭脂井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二乔姐妹深处闺中,养尊处优,梳妆打扮是每天的重要“课程”。

每天到胭脂井边梳洗,胭脂残水就流到井里去了,久而久之,这口井中的水不仅香气扑鼻,而且水泛微红,色泽艳丽,于是各种与二乔相关的美丽传说就出笼了,称这口井里的水是可以“美容”的。

千百年来,胭脂井一直孤寂地晾身野外,可钟情美丽的人们,却一直热心于这口井的保护。现在,人们用水泥钢筋将它包围着,准备当作旅游景点进行开发。


木乃伊 发表于 2022-12-22 19:59:36

1800年前,三国时期出了两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大乔小乔,三国时的大乔和小乔合称“二乔”,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美女,分别是三国东吴霸主孙策和大将周瑜的妻子。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赤壁》中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让这二乔家喻户晓。有文献记载说这两位大美女是安徽潜山人。最近,二乔的籍贯似乎又出现了一点新问题,浙江义乌、湖北嘉鱼还有河南商丘这三处都纷纷拿出证据,请专家考证二乔的故乡在自己这里,并且宣布说要打造二乔故里、二乔公园、二乔故里休闲园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四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作为二乔故里,安徽潜山有史料可考。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和孙策在公元199年攻占皖,即今安徽潜山一带,并分别娶小乔、大乔为妻。现在潜山据说仍有二乔当年生活游玩过的乔公庄园,附近还有二乔梳洗用水的胭脂井。河南商丘争夺的切入点在二乔的父亲乔玄身上。依据也是《后汉书》中有《乔玄传》,称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而后汉时的“梁国睢阳”,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这样,商丘人称乔玄是“俺老乡”,好像有那么点根据。父亲是商丘人,女儿自然也错不了。湖北嘉鱼人称,二乔的父亲是乔玄,乔玄是汉末名臣。早年,他曾寄居在“沙阳堡”一个中医家,后来,娶了该中医家的千金,生下了大乔、小乔。而这个“沙阳堡”,就是现在的嘉鱼县,因此,可以说:乔玄是在嘉鱼结婚的,或许,大乔小乔也是在嘉鱼出生的。水边上的娃子水性好,因此也就有了二乔“洗遍温泉”一说――至少,嘉鱼是二乔的“外婆湾”。浙江义乌西南山区的赤岸镇有个乔亭村,乔亭到处都是大小乔的影子,有关二乔的地名、传说,在乔亭实在是举不胜举。义乌人称,这里就是三国时东吴国丈――乔公的老家,是大美人二乔的故里。“小乔墓”也有两个安徽庐江小乔墓据说建于东汉年间,现墓址位于安徽庐江县城内。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居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岳阳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We Are One 发表于 2022-12-22 19:59:36

大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乔国老德尊于时。大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孙策攻皖,拔之。纳大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庐江皖县乔国老有二女,大乔和小乔。大乔有沉鱼落雁之资,倾国倾城之容。孙策征讨江东,攻取皖城,娶大乔为妻。自古美女配英雄,伯符大乔堪绝配。曹操赤壁鏖兵,虎视江东,曾有揽二乔娱暮年,还足平生之愿。

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有《吴书·周瑜传》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

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

,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早而且最着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孙策: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江表传》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桥国老德尊于时。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周瑜协策攻皖,拔之。娶小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庐江皖县桥国老次女,秀美绝伦,貌压群芳,又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周瑜攻取皖城,迎娶小乔为妻。周郎小乔英雄美女、郎才女貌

,被流传为千古佳话。

平淡如水 发表于 2022-12-22 19:59:36

公元199年,即建安四年,年仅25岁的三国名人——周瑜,领着他的两千亲兵,追随他结拜的大哥——孙策,从东吴向西边横扫。迅速“拔皖”,即攻占了“皖”这个地方。现在的安徽省简称“皖”,它的来历,就是源于这里是古代皖国的封地,这个“皖国”的中心,就是现在的潜山一带。

关于周瑜和孙策攻占“皖”的这一历史事件,陈寿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纳小乔。”这里的“桥公两女”,就是大乔、小乔。“乔”作姓氏时,古人又写作“桥”。

战败失地,连美女也逃脱不了,看来是自古亦然。陈寿说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可见这是两个绝代美人,活生生被挥师打来的战将拥为己有:只比周瑜大一个月的哥哥孙策占了大乔,周瑜要了小乔,可怜的“岳丈”桥公,心情何其凄苦,这已不言而喻了——天下还有比失去亲骨肉更伤心的事吗?可孙策却从容地对周瑜说:“老弟,桥公的这两个女儿虽然从此颠沛流离,但他一天之内得到我们俩作为女婿,也足够他欢喜一辈子了。”能想象得出,这两位盖世英雄得意之时,似乎还生发了一点恻隐之心。

当然,在这个题目里,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陪着桥公落泪,需要告诉读者的是:大乔小乔虽然绝世美丽,但她们和那个时代的千万女子一样,没有名字;她们的籍贯在安徽潜山。现在,潜山仍有二乔当年生活、游玩过的“乔公庄园”,附近还有二乔梳洗用水的“胭脂井”。

胭脂井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二乔姐妹深处闺中,养尊处优,梳妆打扮是每天的重要“课程”。每天到胭脂井边梳洗,胭脂残水就流到井里去了,久而久之,这口井中的水不仅香气扑鼻,而且水泛微红,色泽艳丽,于是各种与二乔相关的美丽传说就出笼了,称这口井里的水是可以“美容”的。千百年来,胭脂井一直孤寂地晾身野外,可钟情美丽的人们,却一直热心于这口井的保护。现在,人们用水泥钢筋将它包围着,准备当作旅游景点进行开发。

商丘:二乔祖籍地

河南商丘人加入“二乔”的争抢行列,切入点在乔玄身上。

正史《后汉书》中有《乔玄传》,称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而后汉时的“梁国睢阳”,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这样,商丘人称乔玄是“俺老乡”,当然是有根据的。

《乔玄传》中还说,乔玄是后汉时声名显赫的人物,和曹操的关系很不一般。他出生于公元109年,公元183年去世,活了75岁。曹操刚出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能耐,可乔玄见了他就说:“我见到的天下名士太多了,但没有一个人像你!你好好干,前途无量。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请照顾好我的妻子和孩子!”可见,乔玄是相中了曹操的“伯乐”,对曹操是十分信任的。曹操发迹之后,一直惦记着乔玄的知遇之恩,来往经过乔玄的墓时,都前往祭拜。

商丘人说这个“乔玄”,就是孙策、周瑜攻占“皖”时所“得”二乔的父亲——桥公,所以,商丘是二乔的祖籍地。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孙策、周瑜攻“皖”是公元199年,此时乔玄已经去世17年,如果乔玄就是桥公,怎么会有“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的说法呢?

另外,小乔出生于公元177年,而这一年乔玄已经69岁,所以小乔不可能是乔玄女儿。

文献记载乔玄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乔羽,曾在任城做过官。

可见,乔玄被错误地当成了桥公,这才有“商丘是二乔祖籍地”的说法。

嘉鱼:二乔舅家

新年刚开始,湖北嘉鱼县即对外宣布:政府今年将投资3000万元,建造“二乔公园”,称三国时的美女大乔、小乔曾在嘉鱼“洗遍温泉”,因此,他们准备在本县打造“三国风情景观”。

嘉鱼县对外宣称,该县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除二乔之外,还有陆口古战场,它位于长江之中,是个“岛山”,当地人称它“鱼岳山”。文献记载称:“山皆石,独西一面峭壁高耸,岩洞奇险……夏月水涨时,拨起波涛中,有鱼跃之象。”远看上去,这个岛很像“鱼处于岳”,鱼岳山便因此得名。山背面的峭壁上,原有“取箭所”三字,相传赤壁之战时,孔明“草船借箭”所得之箭,曹操就是从这里取走的。1957年,岛上修路,将这块刻字“石碑”炸毁了。现在,为了开发旅游,山上又出现了鲜红的“取箭所”三个字。

嘉鱼人还决定在景点设立二乔大型塑像、二乔玉枕根雕,并将二乔当年洗浴的天然古井,开发建设成现代风情温泉池……有远古的沧桑,也有现代的开放,显然,这是一张不错的“三国旅游牌”。

嘉鱼有古战场,这是事实,但嘉鱼人是如何将“二乔洗浴”、“草船借箭”等与当地环境糅合在一起的呢?当地人是从文献中钻出“空子”的。

嘉鱼人称:二乔的父亲是乔玄,乔玄是汉末名臣。早年,他曾寄居在“沙阳堡”的一个中医家,后来,娶了该中医家的千金,生下了大乔、小乔。而这个“沙阳堡”,就是现在的嘉鱼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乔玄是在嘉鱼结婚的,或许大乔小乔也是在嘉鱼出生的;水边上的娃子水性好,因此也就有了二乔“洗遍温泉”一说——至少,嘉鱼是二乔的“外婆湾”。

嘉鱼人还说,嘉鱼是二乔父亲的结婚地;孙策、周瑜在潜山“得”了二乔,那只能说明二乔的结婚地在潜山,而不能说二乔出生在潜山。

可见,嘉鱼人所打的这张牌,主要“证据”建立在“乔玄曾寄居嘉鱼”的基础上。事实上,即便乔玄曾寄居嘉鱼,这与美女二乔也不相干,前文已谈过乔玄与潜山桥公的关系,这里就不再饶舌。

但不管怎么说,嘉鱼人已经投资打出这张“二乔牌”,风情休闲即将开始,并正式注册了“二乔故里”旅游商标。

借助于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传说,居然也能做出旅游大蛋糕,这是世间人追寻美丽的无聊?还是这个本来就不擦边的弧圈球迷惑了世间一双双俗眼?正在进行的似乎是学术争议,可嘉鱼人的捞钱活动已经开始了!

义乌:国丈故里

当二乔故里有了这些说法后,浙江义乌人称“实在坐不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义乌西南山区的赤岸镇有个乔亭村,该村人称:“这里就是三国时东吴国丈——乔公的老家,是大美人二乔的故里。”

说这里是乔公的老家,几乎没有任何文献证据,但该村研究二乔的老村民、65岁的冯长银说:“乔亭到处都是大小乔的影子,有关二乔的地名、传说,在乔亭实在是举不胜举。古宅建筑有静修堂、漱花堂,这两幢古房子是乾隆年间本地贡生冯鵾为纪念‘二乔’而建的,因大乔年轻守寡,命名‘静修’;小乔是大美人,命名‘漱花’。静修堂保存完好,已被列为义乌市文物保护点;漱花堂保留着原来的徽派建筑风貌,大台门上的两块石刻,分别刻着‘乔仙处’、‘有竺居’,这是2006年该村申报省级文化示范村时发现的。乔岳峰有‘双岸’,后山有‘大飞凤’、‘小飞凤’;最奇怪的就是乔溪上的两座桥,分别叫‘大桥’、‘小桥’。桥虽然屡毁屡建,但桥名一直不变。隔壁村叫‘石城村’,那里有‘大孙塘’、‘小孙塘’,附近还有‘上孙塘村’、‘下孙塘村’等。”

义乌市政协原副主席冯志来说:“古人和今人一样,常常迁徙、寄居,几千年来,只有一个姓住到底的村庄很少。乔亭也一样,三国时期世居姓乔,东晋后为了躲避司马家族的迫害,人丁逐渐稀少。唐朝时,陶姓为主姓。明朝至今,则以冯姓为主。但‘乔亭’作为地名,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义乌人调研后发现,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直接以二乔命名的主题公园,所以该市赤岸镇率先打出了“二乔”品牌,将二乔文化与本土文化、休闲文化充分融合,筹建“二乔故里风情休闲园”,占地300亩、前期投资500万元的休闲园已初现雏形。义乌人还在去年上半年申报了“二乔故里”图文商标。据悉,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受理。

义乌还有一位热衷于越国文化研究的企业家,特别钟情于“二乔文化”,他甚至把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取名大乔、小乔。他建议义乌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二乔文化”的研究会,保护相关名胜古迹,加快对三国人物史料的研究和挖掘等,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可见,义乌人打的“二乔牌”,是从“乔亭村”的名字上着眼的,如果该村真的“三国时期世居姓乔”,那么,又有什么能证明这乔姓中有二乔的父亲呢?至于将那两座清朝的老房子和一连串“成双成对”的地名与二乔联系上,这样的附会,已谈不上任何文献或学术上的考证与论证了。

不知道你是否满意。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