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上位后,为什么要用“永乐”作为年号?
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至西汉武帝即位,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
都知道,朱棣是明朝时期的第三个皇帝,在他执政期间,其吃穿用度都非常的节俭,哪里发生旱灾或是涝灾,刚得到消息,他都能及时将款项下拨到地方赈灾。其执政多年,朝廷上的弊病也整治了很多,他重用贤能,让有才学的人能在朝堂之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朱棣明事理,在武学和兵法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六次出征,平复战乱。最后,随着他年岁的增长,他的威望和名气也越来越高,四面八方的臣民都敬佩且臣服于他。仅仅是像明朝缴纳贡品的小国家就有三十个,大明疆域的广阔,丝毫不输给汉唐时期。
可以说,他是明朝最英明最有谋略的皇帝之一,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也丝毫不亚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但是,如此有贤能的皇帝,只因为在一件事情上处理的不够细致,直到今天,都被人们议论纷纷,也因此,影响了他的美名。
在古代,帝王的年号是那个时期用来记录时间的一种名号,可以说,在当时包括对后世的史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可是,朱棣偏偏在这件事情上粗心大意了,竟然,选择了一个别的皇帝已经用过的年号:永乐。
朱棣上位后,为什么要用“永乐”作为年号?
从这个年号我们可以看出,朱棣是希望明朝的江山可以永远的安乐,也是寄托了朱棣对于明朝未来发展的希望。但不巧的是,这个年号已经被之前的皇帝用过了,而且,还不止一个皇帝,而是三个皇帝。
前凉是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在北方占有一小片地方的小政权。那个时候,中原地区已经陷落,皇帝移步到江左一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了前凉这个小国。虽然,张轨趁着朝局动荡,占据了一方土地,但是,他始终臣服于当时的皇帝。
最终,他只是被封为校尉,并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称王。之后,他的儿子继承他的爵位被封为了凉王,多年后,他的侄子张骏又继承了这一位置。并在张骏去世后,由次子张重华继位,虽然,他仍臣服于当今圣上,但是,却改元永乐。
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张重华的内心并不愿永远居于人下。本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他,却在二十七岁那年因病去世,又过了二十多年,前凉就彻底覆灭了。
张遇贤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县令,有一天,这个县里的一户农家突然来了一个神仙。这位仙人和人说话时,人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样貌。很快这个事情就被传开了,人们都纷纷前往这户农家占卜问卦,据说,非常的灵验。
朱棣上位后,为什么要用“永乐”作为年号?
张遇贤知道这件事后,也跑去问卦,对神仙也是非常的恭敬。当时,这个地方有很多的盗贼,大大小小的起义也接连不断,有的领头者就向神仙占卜,问自己的前程如何。神仙告诉他们,张遇贤将是他们的君王。
于是,起义的人们都开始拥戴他,他也称自己的年号为永乐,并且,在其地盘上设立了文武百官,攻打了沿海一带。可是,这种靠鬼神发动起义夺来的胜利注定不能长久,最终,他的政权只存在了一年就结束了。
都知道,北宋四位很有名的反臣,其中一位便是方腊,这个人因为一部《水浒传》,在中国名气很大。
他趁着百姓生活疾苦,利用教会发动了起义,自己称为“圣公”,取年号就为永乐。并且,还设置了官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终,他的起义也得到了百姓的响应,起义军很快就扩充到了几十万人,并攻占下五个州府和五十二个县区,这让当时沉迷于艺术的宋徽宗很是吃惊。
于是,他便下令让童贯率领军队前去镇压,起义军在朝廷的十五万大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第二年,方腊就率领他的残余部队退回到原地,随后,被朝廷重重包围住。没多久,他就被朝廷擒获,随后,被押送到京城,这也宣告了方腊起义的失败。
朱棣上位后,为什么要用“永乐”作为年号?
从上面可以看出,历史一共出现过三次“永乐”的年号,可惜,他们使用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也就几年时光,最短的也就一年。不过,根据统计,历史上一共有八百多个年号,这其中,有一小部分是重复的。
古代是很迷信的,古人认为:如果使用了一个曾经很短命的年号,那么,则会是不吉利的。可是,明成祖为什么还要用这样一个短命的年号呢?
他虽不是一位昏庸的皇帝,但却也有皇帝应有的威严。他很强势,又十分的聪明,政治能力又强,让大臣们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开罪了皇帝,最终,遭殃了自己及家人。所以,当他选择以永乐为年号时,大臣们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
另外,皇上对自己可谓是自信心爆棚,认为:自己既然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再加上,有着过人的才能,所以,就不把这种“二手年号”所需的忌讳放在心上。后来的历史也证实了他的自信,“永乐”存在了二十二年。
此时的国家在朱棣的统治下日渐富裕,综合国力也是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甚至,被称为:永乐盛世。渐渐的,人们也就淡忘了那些短命的“永乐时期”,这个年号也就成为了他的专属年号。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年号》、《二十二史札记》】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