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有何区别?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是珍贵的历史书籍,同样规模庞大,耗时耗财耗力且套数稀少。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古今典籍7000种以上,分为11095册,总字数多达3.7亿字!《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汇集古今典籍3500多种,分为36000多册,总字数不少于8亿字!这么多字全是徒手抄出来的。《永乐大典》的编辑和抄写工作动用2000多人,其中既有当朝重臣,也有普通的“抄书匠”。
而《四库全书》仅抄书匠就招了近4000人,参与古籍收集、整理、编辑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有趣的是,清朝的编修官必定深知抄书的辛苦,所以特别推出一套“激励机制”。他们从落榜秀才中挑选字迹好看的,规定每人每天至少抄1000字,抄满五年后按字数多少归入不同等次,按等次授予官职。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有何区别?
《四库全书》分为经(儒家经典)、史(史书典籍)、子(诸子百家)、集(诗词歌赋)四部分,所以叫“四库”;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叫“全书”。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套“丛书”,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四库全书》不是用来卖的,不用考虑销售问题,但里面包含的每一种古籍同样是独立的,内容是完整的。“经史子集”四类书册分别使用绿红蓝灰四色封面,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珍贵之处是校勘质量高。据记载,乾隆皇帝曾亲自参加校阅,总纂官纪晓岚更是校对多达三次,非常罕见。
《永乐大典》就不一样了,它不是丛书,而属于我国古代一种极具特色的图书形式:“类书”。类书是一种工具书。编者把许多书籍中主题相近的语句摘抄在一起,汇编成与各种主题有关的资料集。
《永乐大典》确实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但类书与百科全书还是有区别的。百科全是中有关于一件事物的各种知识,且所有这些内容都经过编者的总结和润色。而类书的编辑只负责摘抄原文,绝不删减文字或者添油加醋。因此《永乐大典》保留了明朝以前大量文献资料,而且是原文资料,所以非常珍贵。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