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朝鲜战争中美国主动向中国求和遭拒绝

1950年12月24日,抗美援朝的二次战役结束,志愿军收复了除襄阳以外的所有三八线以北地区,战役歼敌3.6万,其中美军2.4万,仅俘虏就达3000多人。巨大的胜利让所有的中国百姓欣喜若狂,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浪潮也席卷全国各地,胜利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

朝鲜战争中美国主动向中国求和遭拒绝朝鲜战争中美国主动向中国求和遭拒绝

向汉城进军,打到釜山去,将美国侵略者赶下大海。面对国内空前乐观的民众情绪和舆论报道,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却处在紧张和焦虑之中,因为面对手中的战报,他清楚地认识到,为了赢得这场军事上的胜利,志愿军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仅仅在东线,我们就伤亡了4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高达3万人,元气大伤的9兵团三个军,不得不在朝鲜北部进行休整,直到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才重新投入战斗,而他的对手此时早已陷入混乱,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打破,在顷刻之间,华盛顿便从一个自信的堡垒,变成一个惊慌失措、缺少自信,自我疑惑的大锅炉。

解说:对如何解释这次溃败,华盛顿的决策者们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们用以搪塞民众的说法是,中国军队突然展开了意想不到的大规模进攻,因而致使美军失败。但他们非常清楚,击败美军的只不过是一个亚洲贫弱国家的装备并不精良的的军队,且兵力也并不占优。

更何况,美军同他们作战的时候,拥有绝对的空中打击优势,海面支持和充足的火力保障。寒冷是相当可怕的敌人,它同时击倒了美军和中国军队,90%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被冻伤。除此以外,他们还要面临着一些更致命的问题,他们在受到联合国军空中力量监视的同时,通信和补给情况非常糟糕。

王树增(《朝鲜战争》作者):双方战壕仅仅相隔200公尺的时候,美军在他的战壕里就能喝到咖啡,士兵供应的那个单子当中,它就有热咖啡,它就有牛奶,它就有火鸡,但是200米之外的我们的士兵,一把雪一口炒面,战争已经进入肉搏状态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士兵的兜里也就是俩土豆。

哈里·萨莫斯(原美军第二十一步兵师退役上校):那时候的感觉是我们吃尽了苦头,我们第二师的阻击部队伤亡惨重,我们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部队,已经被北朝鲜部队和中国军队打的七零八散了,我们被迫退到了“三八”线以南,算是被彻底地打败了。

解说:直到中国军队追不上装载着掠夺物的卡车时,美军的撤退才不是那么艰难,但此刻汉城的安全再一次受到威胁,第八军只有撤退到“三八”线以南50英里后才会安全。

有一位外国观察员曾对美军作了这样的描述,他们从来就没有研究过,或被教授过防御方面知识,而似乎只研究过如何机械地快速前进,他们不懂什么叫地区纵深防御,什么是全方位防御,美军不明白如何渗透作战,因而当侧翼或后部受到威胁时,他们就手足无措。

美国人对朝鲜战场的预期,无可避免的受到了重创,此时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南的喘息休整,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也更为有利,因为他们将因此得到更多的补给,一旦英勇果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得以重新组织,那么士气受挫的联合国部队,几乎不可能再坚持下去,战斗中被俘的美军受到了妥善的对待,然而个别的经历令人感到恐惧。

哈利·杰·库恩(韩战老兵联合会主席):一天晚上,他们把我们带进一个小村子,我突然间听到枪声,还以为是我们的部队来了,门开了,是一个北朝鲜的士兵,带着一支从我们那缴获的冲锋枪,他们把枪抵在门上,我刚好挨着门的地方,他拿起枪对准我的头,那一刻我的心似乎停止了跳动,之后我看到他杀了我们二十个兄弟,不知是上帝还是一个中国兵夺过他的枪,把他赶走了,他们把我们从北朝鲜带了回来,是中国人带我们回来的。

解说:许多战士在信中都表达了他们痛苦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在他们的家乡被广为传播,一封布朗克斯的私人信件中这样写到,中国人正将美国人赶入这场地狱之战,如果华盛顿的大人物们决定继续在这里作战,那么他们将会犯下终身最大的错误。我们对我们那些无能的容易犯错误的领导层感到失望。

有关方面不断加剧有时看来是不理智的狂怒,给本来就阴郁沮丧的情绪雪上加霜,这种狂怒难免会导致迫切希望使用决定胜负的重型武器的呼声。

博文·亚历山大(《我们失败的第一场战争》作者历史学家):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杜鲁门总统,是否会使用原子弹来改变美国的战局。总统说仅仅是有可能,而实际上不仅仅是有可能、杜鲁门总统准备让麦克阿瑟将军决定是否使用原子弹。

解说:在这个令人恐惧的紧要关头,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迅速赶往华盛顿,试图阻止这场针对中国的核战争,至此美国同意接受联合国的停战建议,恢复朝鲜战争以前的边界,这时形势已经出现了大逆转,另外艾德礼首相还极力向杜鲁门总统建议,以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作为条件让中国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

国会和民众的不满越来越强烈,这表明他们已经受够了这场战争,应该做出合理的让步来结束战争。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深知,以前中国一直拒绝与联合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其条件是授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他个人是不同意对中国做出让步的,但迫于外来压力,他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违心地接受了联合国的建议,没想到中国拒绝了这个建议,于是在这场赌博中,艾奇逊获得了胜利。

王树增:你的任何口头承诺,像毛泽东这样的大政治家,是决不会轻易相信的,而且他认为是不会实现的,联合国的席位问题是这样一个原则,你必须首先剥夺台湾当局的联合国资格才行,但是这种承诺又没有,怎么能相信你呢?

博文·亚历山大:因为中国拒绝了这个建议,随后美国政府就通过艾奇逊对外宣称,中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是侵略者。

解说:美国空军在其他盟国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开始罗列核打击目标,B-29轰炸机再一次做好了起飞的准备。此刻世界是否将会被推入一个新的核恶梦的漩涡,似乎取决于联合国部队,遏制中国军队进攻的能力。

陈晓楠:志愿军在入朝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平壤、汉城相继光复,美军节节败退,战线推进到了三七线,志愿军内部也马上出现了“从南到北,一推就完”的速胜言论。

然而无论是毛泽还是彭德怀都清醒地意识到,从三次战役开始,美军都是在有计划的机动撤退,而不是战略上的军事溃败,志愿军并没有大量地消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

惨烈的战斗经验证明,对于多次被我绝对优势兵力包围的美军,不要说是一个整师,即便是一个团,也很难将其成建制地消灭,而美军也在研究和总结志愿军的战术特点,他们终于发现了对手的破绽。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意外的车祸,对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说:12月中旬,一位参加过两次重要战役的英雄人物的突然死去,戏剧性的扭转了这场战争,沃克将军是一位公认的勇敢,坚韧的将军。

罗伯特·布莱克《游骑兵在朝鲜》作者退役美军上校):他身材不高,但却是个很有能够的将军。他光荣地死于战争的早期,是那场战争最艰难的早期时候。

解说:指挥撤退中的第八军已使沃克将军筋疲力竭,况且如此大范围的撤退,早已超过他的能力之外,他的死使部队的士气锐减,与此同时有传言说,麦克阿瑟将军正在考虑接替沃克将军的人选。

12月23日,沃克正从司令部驱车外出,突然一辆卡车撞毁了他的吉普车。他的死亡方式与他曾经的上司,乔治·巴顿的死竟是如此的相似,勇敢的将军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死于交通意外。

紧急时刻,麦克阿瑟将军做出了重大而明智的决定,让一位干练、倔强的领导天才接替沃克的职位。李奇微将军曾因在西西里战役和诺曼底之战中表现出色,从第82空降师的陆军少校提升到总司令。1944年他曾在阿登高地,任第18空降师的指挥官,他富于勇气、做事果断。

艾德文·西蒙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准将):李奇微将军使部队的士气得到了恢复,李奇微是我们任命的二十世纪中美国最棒的作战将领。

解说:在李奇微第一次视察部队后,他原先决定立即进行反攻的计划被自己搁置了,之后他曾写道,这是支令人不知所措的部队,每个人都不能确定自己及上级的状况,不能确定他们在哪儿,要做什么,只想知道何时可以回家。

他写下了对这一支士气低落部队的失望,战士们从狭窄的公路上走下来都感到胆怯,没有无线电及电话保持联系,他们甚至不敢行动,他们缺少应对敌人的想像力,而敌人会很快压住我们的火力,并控制空中及周围的海域,李奇微决定尽全力扭转这种局面。

老兵1:第八军训练及作战部指挥官,简要汇报了撤退计划,李奇微当场免了他的职。

解说:援兵正在赶来,但由于被称为“管道”的兵力补充制度,太没有人情味,致使士气大打折扣,自新兵训练就在一起的战士,此刻却要被拆散。

老兵2:管道制度,就是让战士填补各个部队中缺编的人,战士的感受好像并不重要,没有被考虑到。

解说:麦克阿瑟将军开辟了战争的第二战场,这一条战线是对政策决策层的,他反复地宣泄个人的见解,有时甚至是咆哮,他想表达的是联合国军队最高统帅对战争的强硬看法。杜鲁门发布了一项总统令,要求全体战区指挥官,在所有的公众演讲中要格外慎言,言论要与美国政府及国防部保持一致。他不想扩大这一场战争的影响。

麦克阿瑟不断的要求增派部队,武器装备,用轰炸机及海军舰艇炮轰中国大陆封锁其海岸线。他指责参谋长联席会议破坏了他的计划。

伯纳德·特雷纳(原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尤其是在欧洲,麦克阿瑟开始失去人们的敬重,他们觉得一个想投掷原子弹的人一定是疯子。在美国的白宫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中,他也失去了一定的地位,但在具有美国精神的人民心中,他却丝毫未失去昔日的荣耀。

罗德·帕斯卡尔(《目击朝鲜战争》作者,退役美军上校):李奇微统帅这支部队后,重新改进了步兵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周边设施,维护机枪的良好状态,确保个人武器的配发到位等等,一切在两三周内,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李奇微坚持要进行一场进攻,时机一成熟,他就开始集合部队向北进军了,这对鼓舞这支部队的士气是非常必要的,毕竟这是一支曾经受到重创的部队。

解说:到1951年1月中旬,中国参战已经六周了,表面上看美军危难的形势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中国人民志愿军,正以不可抵挡之势跨国“三八”线,而第八军却还在竭尽全力地鼓舞士气,寻找有效的领导路线,研究战略战术来稳定局势,但事实上美军的形势,已经在悄然之中向好的方面发生了转变。

王树增:李奇微是一个非常重视细节的人,他研究出来对面战壕里的中国军队的战法到底是什么,所以说,他就说当中国军队进攻的时候,不要跟它打,一天退出30公里,一天退30公里,一直退到第7天,等退到第7天的时候,大规模反击,为什么?他知道了,中国军队携带的装备,弹药、粮食等等这些东西只能维持7天,这一点来讲,对中国军队来讲是致命的。

解说:密苏里战舰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声名大震,这艘战舰是以杜鲁门总统的家乡命名的,并且总统的女儿也叫这个名字,所以它幸免了因预算削减而退役的厄运,它给美军带来了好运,舰上装备的16英寸来福炮,可以实施精确打击。

保罗·史迪威尔(《战舰密苏里号》作者)一枚16英寸射弹的重量近一吨重,竖起来几乎与人同高,击中目标时,它能炸出一个直径为三十英尺的弹坑,这些炸弹可以越过山顶,并以极大的杀伤力击中另一侧的目标,我们很好的切断了北朝鲜的海岸线。

爱德华·莫里达(美国海军战史学家博士):我们轰炸岸上的目标,攻击机车,货车和铁路隧道,有时候炸毁桥梁和道路。

解说:务实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元帅建议,停止进攻,全军休整,而毛泽东却下令进行新一轮的攻击。

乔瑟夫·亚历山大(原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历史学者):中国的确有过提出停战很好的机会,并且那时他们还拥有充足的兵力,当时如果他们提出停战,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可以挽救交战双方无数的生命,对中国本身也有许多益处,他们可以借此炫耀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将第八军和第十军从鸭绿江击退,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新的世界强国,那的确是一个炫耀战绩的绝好机会,但他们放弃了。

陈晓楠:1951年初,和谈的契机一闪而逝,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先后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四次和五次战役,而李奇微则抓住了志愿军缺乏后勤保障,无法长时间持续作战的缺陷,在每次战役开始的时候,作逐次抵抗的撤退,而当对手被迫停止进攻的时候,立刻在第一时间发动凶猛的反击,从而逐渐赢回战场上的主动,双方在三八线的南北两侧,进行了反复的搏杀。

解说:美军的战术似乎又回到了,二战中被证明非常有破坏性的那个套路上,各部队直线进发,大范围的攻击和防御,阵势翻天覆地,到头来却使得部队精疲力竭。李奇微认为现在已不需要横跨朝鲜半岛猛烈的机动作战,没有什么特别的战斗目标,值得他们耗费更多的兵力,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他的命令下去大量地杀伤对手。第八集团军,将是一支新生的拥有强大武器的部队。

艾德文·西蒙斯:在某种程度上,进入朝鲜的我们的部队是一支糟糕的部队。一方面他们没有准备好战斗,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他们仅仅需要执行像在日本一样作为占领军的职责,但是这支部队成长起来了,尤其是在李奇微将军接管部队之后,他的第八军迅速成长为一支真正的战斗部队,几乎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好的。

解说:形势对美军本来可以越来越好,但中国军队愤怒了,他们拼了全力对敌作战,突破并消灭了南朝鲜的军队,及少量前来增援的美军,眼看中国军队就要全速切断美军后退之路,从前的败战似乎又要重演。局势非常紧张,在李奇微将军的指挥下,第5骑兵师的坦克前来支援,他与第二十三步兵团共同防御,击退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李奇微并没有给中国军队喘息的机会,他组织了八个师共10万人发起反攻,他称这次进攻为“杀手行动”。随着战争指挥权平稳地落到李奇微的手中,公众焦点也逐渐转向这位将军,而同时麦克阿瑟正渐渐失去他的光环,在部队准备向前推进时,他出现在李奇微的指挥营帐里。

博文·亚历山大:麦克阿瑟走进营帐看了看所有计划,然后转身对站在那里的新闻记者说,我们刚刚命令再次发起进攻,好像进攻是他的主意,但实际上计划自始至终都是李奇微做的。

解说:“杀手行动”之后,便是“撕裂行动”,后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地消灭敌人,就像要占领可能多的高地一样。部队向北稳步推进到所谓的“爱达荷线”,这些战线是作战参谋部以美国各个州名命名的,它们只是前沿攻击点之间的连线,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义。

3月14日,联合国军先头部队再一次收复汉城,在讨论是否再一次“跨过”三八”线时,联军的指挥官员们意识到,应该让部队做适当的休整,因为他们已经在朝鲜半岛连续征战数月早已精疲力竭。

美军第八军实施了一项政策,不作战的部队到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休整,休整时间尽管很短,但对士兵们来说,却是个渴望实现的梦想。

卡诺·拉莫巴蒂(美国韩战老兵):这的确有点像你在短短几小时内,便从地狱升到天堂一样,平坦大道,奔流不息的江水,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及软绵绵的床,头几个晚上真还有点像基督教青年会,我们还要了早餐,种类繁多的美式早餐非常美味,真是让人心旷神怡。短短的五天真的非常美好,但因为还有战争在进行,我们开始担心留守战场的战友们,所以我要回到战场上去。

解说:1951年3月27日,李奇微的部队再一次越过三八线,这一次没有人一下子就把目标定在一定要打到鸭绿江,此次定下的目标是具体而有限的,而且会按计划逐一实现。

在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兵力、实力之后,共产主义阵营决定加强自己的战斗力量,他们开始计划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春季进攻,将有19支中国军队参与到这次进攻中。

这时麦克阿瑟将军的想法再一次被抛弃,当美军部队指挥层决定机动制敌时,这位老兵愤怒了。他建议对中国实施大规模的空袭,用放射性废料制造无人区,同时在敌人后方展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他指责其他指挥官密谋反对他,狂嚎着要挽救南朝鲜人民。

4月5日,众议院宣读了麦克阿瑟将军写给共和党代表乔·马丁的一封令人意想不到的信,麦克阿瑟将军想通过这一封词藻华丽的信,让国内间接地了解到他被禁止发号施令的始末原由。这封信的结尾写道,胜利就是一切,这是永远的宗旨,他号召美国人民给予他支持,结束他事业的不顺利。

杜鲁门总统已经决定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他这样写道,我再也无法忍受他的桀骜不驯,但这并非易事,因为即使政府及海外盟国的高层人士都同意撤他的职,美国民众的反对也会相当的激烈。

杜鲁门总统:我深感遗憾,迫不得已作出这样的决定,麦克阿瑟将军是我们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但是与全世界的和平事业相比,区区个人又何足挂齿呢?

解说:当这一位为美国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军事将领获悉他的厄运时,他被免职的消息早就向世界公布了。他说,他戎马生涯52年后,遭到了公然的羞辱。

王树增:显然杜鲁门在推卸责任,这是政治家惯用的伎俩,出现差错的时候,总要找一个替罪羊嘛。

解说:中国古老的兵书《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麦克阿瑟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正是因为对这个东方古老国度的不了解,对中国军队的作战思维缺乏认识。

当他率领的美军在朝鲜半岛上,与中国军队相撞击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军事生涯中悲剧的开始。他选择了这个曾宣布过,他被撤职的政府最高指挥台来做最后收场,在这个非常动情的演说中,这位伟大的军事人物,向这个悲伤的国家做了最后的道别。

麦克阿瑟:参军是我年少时的希望与梦想,都得到了最大满足,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渐渐的远去了,现在我的军旅生涯结束了,其实也只是远去而已。

陈晓楠: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最杰出的军事领袖和太平洋战场上最大的英雄,麦克阿瑟在到达他人生中又一次辉煌的顶峰之后,迅速地衰落了,与其说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如说他是被中国人打下去的。

实际上遭受这种命运的呢,也远不止他一个人,比如一年之后,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黯然宣布不寻求竞选连任,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由于带领美国卷入了这场,毫无胜利希望的漫长斗争,第二个总统任期对他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曾经大声叫喊着,领导美国走向胜利的大人物们纷纷下台了,而几十万的美国军人,依然在朝鲜的战场上流血,对于他们而言,又哪有什么胜利可言呢?

博文·亚历山大:因为中国拒绝了这个建议,随后美国政府就通过艾奇逊对外宣称,中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是侵略者。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