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为什么乾隆之后逐渐废除了粘杆处?

作为影视剧中的“血滴子”原形的粘杆处,在清朝初年的顺治时期就开始建立了。粘杆处,又称为尚虞备用处,到雍正时候,粘杆处的机构设置最为完善,也最为活跃,然而在乾隆之后却逐渐被废除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粘杆处是清朝早期设置的情报机构,其人员选择大多是八旗大员的子弟中勇猛机警之人。最初的时候,粘杆处主要是负责皇帝巡守之时的扶舆、擎盖、罟雀等这样的事情,还有就是协助护卫并随侍皇帝的钓鱼娱乐活动,是个普普通通的官署。管理这个官署的大臣并没有确定的人员,大多是从王、公、额驸及满蒙亲贵大臣中选拔。

对比明朝的锦衣卫,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机构是极其相似的。锦衣卫的前身是负责皇帝安全与仪仗的都尉府和仪鸾司。1382年被朱元璋改组为锦衣卫后,在保留原来的保镖和仪仗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责:巡查缉捕。相比一般的侦探捕快,锦衣卫人员办事可以绕开刑部等司法机构,能直接逮捕、刑讯除了皇帝以外的任何人。

清朝的粘杆处,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后,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康熙晚年阿哥们进行了激烈残酷的夺嫡之争,雍正继位初期,按照正常的政府行政流程和和行政机构,很难满足雍正巩固集权统治和酬谢党羽的任务。于是,雍正在内务府的下属机构中增加了粘杆处机关,这个衙门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雍正的藩邸旧人,他们高居权力上层,有很大的政治势力。

为什么乾隆之后逐渐废除了粘杆处?为什么乾隆之后逐渐废除了粘杆处?

改组后的粘杆处除了有接收奏折的职能,还有稽查官员的职能,是个特务组织。从工作的性质上看,粘杆处就是负责内务情报的情报机构,每天主要是监视大大小小的官员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琐事,如果发现有异常的情况,要迅速奏报给皇帝。

粘杆处的政治职能定位主要是收集政治情报和社会情报。清朝的行政机关在雍正时候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军机处的成立。成立之初,军机处主要负责军事情报的处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机处也开始负责政情和社情了,从而导致粘杆处的职责被慢慢架空,其许多工作内容可以由军机处代替执行。

粘杆处曾经利用特权大肆进行特务活动,其任务逐渐被军机处剥夺后,便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而且粘杆处的所作所为而形成的名声也不好。有传闻说:作为粘杆处总部的雍亲王府被改为雍和宫是为了方便特务人员的工作往来,而乾隆为了消除雍正遗留下的痕迹,将雍和宫改为了喇嘛庙,在建设时彻底翻修了一番,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了。

雍正等在推行政治集权的过程中,设立了粘杆处,随着其使命完成任务被顶替,随着最初负责军情的军机处到后来能渗透到国家管理的方方面面,粘杆处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在查办和珅时,牵连清洗到了粘杆处,粘杆处便彻底消失了。

明朝的朱元璋晚年意识到锦衣卫太过火了,于是就下令关闭诏狱,焚毁刑具,撤销了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在他登基后,又恢复了锦衣卫,但是清朝的粘杆处始终没有被恢复。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